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教授   王 群

生活实例

刘先生因咳嗽去医院就诊,胸部CT显示肺内有一个直径1.5厘米的磨玻璃结节,边界模糊。医生给他开了2周的消炎药服用。但刘先生不放心,一颗心始终悬着,并做好了“开刀”的准备。1个月后,刘先生复查了胸部CT,没想到结节真的缩小了,确定是炎性结节,不是肺癌。刘先生感叹道:幸亏等了等,没有“白挨一刀”。   

孔女士2年前查出左肺上叶有一个直径7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医生认为暂时不需要手术,建议她每半年随访一次。孔女士害怕患肺癌,便四处打听消结节的方法。起初,她听说吃中药可以消结节,便去看中医,坚持吃了半年多中药,但结节一点没变化。后来,她又听说做消融手术可以把结节“烫掉”,但最终因为害怕而没敢尝试。目前,孔女士的心态慢慢平复了,遵医嘱定期随访,不再“瞎折腾”了。

过早手术并不会带来更多获益

对很多肺结节患者而言,过早手术并不会带来更多获益。因为手术毕竟是有创伤和风险的。初次发现肺小结节者,若没有明确的恶性征象,宜3个月后复查胸部薄层CT(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若怀疑是炎症或需要尽快决定是否需要手术者,可进行2周左右的抗感染治疗,然后复查)。若复查结果提示结节变小,说明良性病变可能大;若结节没有变化,宜选择随访观察,“静观其变”。

磨玻璃结节的手术时机

肺磨玻璃结节即使是恶性的,也是一种“懒癌”。因此,磨玻璃结节的手术时机需要根据CT影像中结节的CT值(密度高低)、大小、实性成份占比、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以及是否具有家族史、吸烟史等高危因素,动态随访是否有变化来决定。   

目前,国内外各种主流指南都对纯磨玻璃结节采取观察随访的策略,且在每次指南更新中,都不断地放宽随访的标准。

其中,费莱舍尔(Fleischner)学会指南推荐,直径6毫米以下的纯磨玻璃结节不需要进行常规随访,直径≥6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在6~12个月首次随访确认后,每2年进行随访。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指南推荐,直径5毫米及以下的纯磨玻璃结节不需要进一步评估,直径>5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每年随访即可。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则推荐,直径2厘米以下的纯磨玻璃结节可以进行长期随访。

混合型磨玻璃结节 

混合型磨玻璃结节虽然恶变率高于纯磨玻璃结节,但仍有约60%的病灶呈稳定状态。因此,大多数指南认为,混合型磨玻璃结节也可以进行合理的随访。比如:

Fleischner协会指南推荐:直径<6毫米的单发部份实性磨玻璃结节不需要进行常规随访,因为一般很难在如此小的结节中判断其是否存在实性成份;直径≥6毫米的部份实性磨玻璃结节,若实性成份<6毫米,宜每年进行随访。

实际上,在合理的随访过程中,不论是磨玻璃结节进展了,还是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浸润性腺癌,经过合理治疗后,患者都能获得理想的远期生存率。

原位腺癌

对肺结节患者而言,如果经有经验的医生判断是原位腺癌,可以安心随访,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胸部CT检查,不必急于手术。一旦发现病灶变大,密度变高,有向微浸润腺癌方向发展的趋势,再做手术不迟。

当然,如果肺结节在肺周边的“优势部位”,手术创伤不大,而患者又比较焦虑,那么选择适当的时机把这颗定时炸弹“拆除”,也是恰当的,并没有“白挨一刀”的说法。

专家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兼胸腔镜学组副组长,英国皇家外科学院fellow,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