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太太问询:请问为什么最近全世界都在为一种新型的新冠病毒而紧张?

陈医生答复:新的一年期待人类战胜新冠,预祝各位读者健康安全!

人类很早知道细菌的存在,但是到19世纪末才发现病毒。上世纪30年代发明电子显微镜,看到了病毒的结构。80年代病毒基因组测序成功,为认识病毒开辟新路。

新冠病毒发现至今才二年左右,Omicron变异株的报告才月余。人类对它的认识必定经历从不知→少知→多知,从推测→求证→确定的过程。

也就是说,目前对于Omicron变异株的认识,尚在推测和求证阶段,不确定性很大。

总体的认识和变异的规律

第一,被WHO新命名为“Omicron”(奥密克戎)的病毒并不是另外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而只是在2020年2月被称之为为COVID-19的新冠病毒的一种新的变态株。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已经在多个位点,发生很多形式的变异,但是尚没有形成一种新亚型。Omicron只是众多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如α、β、γ、δ……)中的一种。

第二,变异是病毒赖以进化和生存的常规和常态。Omicron只是新冠病毒众多变异中的一种形式,不是一种特例和意外。

第三,病毒在继续传播中不断变异,对人类的感染和致病能力来说,不一定全是走向“坏”的方向,也可能走向“好”的方向。Omicron也可能如此。

确定的发现和不确定的可能

南非于2021年11月首次向世卫组织报告了Omicron变异株之后不到一个月,全球相继公布了4000多个奥密克戎基因组序列。

可以确定的是:

1)Omicron与其他变异株相比突变位点明显增多,比δ(德尔塔)的突变数量高出一倍以上。天津市疾控中心从2例感染者的刺突蛋白中分别检测到40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和至少26个氨基酸突变位点,以及受体结合域和furin蛋白酶切位点附近一些突变,可能与传染性增高相关。

2)突变使其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病毒载体量更高。变异株正以惊人的速度在非洲和非洲以外地区传播。全球已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香港、天津、广州等地)发现其踪迹。美国CDC最新数据显示,Omicron已经蔓延至全美50个州,成为主要流行的的毒株。Omicron也在欧洲快速传播,专家预测,很快成为欧洲的主要流行毒株。

WHO 指出,全球在Omicron及Delta变异株双重威胁下,正导致确诊数创新高,住院及死亡人数激增。

不过它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下定论还为时过早。尚待积累病例作求证和研究。比如潜伏期和发病特点怎样?比如致病危害有多重(一些报告认为多为轻症)?比如免疫逃逸能力增得多强?

应对之道:不变中有变

Omicron全球肆虐导致一些国家高度紧张,一改以前“开放国门,与毒共存”的思路,开始严格管控,也不再批评中国长期“动态清零”的抗疫策略。其实,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迅速发现、隔离和治疗感染者,本来就是人类抗疫的三条历史经验,顺其者抗疫成功,逆其者抗疫艰难。

按此,内地和香港已经做出不少成绩。所以提醒大家,以前一直使用的常规策略:戴口罩,避免聚集,保持距离,洗手消毒,通风……,仍然要坚持做下去。

尽管发现有些人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仍被感染,但是:

1)总体来说,接种疫苗的人群比不接种疫苗的人群感染率低很多;

2)接种疫苗后的感染者绝大多数为轻症,很少危重和病亡者;

3)目前香港和内地发现的Omicron病例仅为个例,散在发生的病例也以δ为主。

事实表明,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新冠疫苗仍然有效。所以新冠疫苗(包括第三加强针)接种仍然要坚持。

现在全球正在研发针对某个变异株的特异性新冠疫苗。中国针对δ变异株的灭活疫苗已经完成研发,如有需要就可以生产。中国生物从香港大学获得了Omicron克隆毒株,进行筛选并建立种子库,在此基础上正在进行针对奥密克戎的灭活疫苗开发。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