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别名薏苡、薏仁、薏米、苡仁、苡米、裕米、益米、薏仁米、水玉米、沟子米、珠珠米、回回米等。英文名Semen Coicis或Coix Seed或Seed of Jobstears。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原产于越南﹑泰国﹑缅甸和印度等地,于东汉时期引入我国。薏苡属有很多物种,最常见的栽培种有马援种和大粒种。国内栽培品种主要为马援种。除青海、宁夏、甘肃等省区,全国大部份地区均有种植,其中贵州、云南、四川、湖南、福建、河南、河北和辽宁等省为主要产地。
入药: 薏苡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打下果实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及杂质,收集种仁即可供药用。以粒大、饱满、色白、完整者为佳。薏苡仁作为中药应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被为上品。除种仁(薏苡仁)外,该植物的叶(薏苡叶)和根(薏苡根)等亦可供药用。
炮制: 薏苡仁常生用或炒用。炒制方法自南北朝时出现,其后相继出现了盐炒、清炒、姜汁炒、土炒、糯米炒等炮制方法。《中国药典》中有清炒法、麦麸炒法等标准。
成份: 薏苡仁含蛋白质约14%,脂肪约5%,碳水化物约79%。其氨基酸主要为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脂类有三酰甘油(约64%),二酰甘油(约7%),一酰甘油(约4%),甾醇酯(约9%),游离脂肪酸(约18%)及挥发油(约60余种)等。另含葡聚糖、酸性多糖、薏苡多糖、酚酸、甾醇、黄酮、酰胺、三萜、生物碱、腺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成份。《中国药典》将甘油三酯作为其质量检测指针。
功效: 健脾补肺,清热排脓,利湿除痹。
应用: 中医常用薏苡仁治疗脾虚泄泻,水肿脚气,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小便淋沥,淋浊白带,扁平疣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薏苡仁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抗心肌缺血,钙离子拮抗,抗病菌、抗过敏,抗炎镇痛,抗风湿,抗肿瘤,抗衰老,调肠道菌群,美白皮肤等多种药理作用。薏苡仁生用偏于清肺,炒用长于理脾。 临床应用时可用薏苡仁煎煮内服,或入丸散,浸酒等服用。
复方: 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一首苇茎汤方剂。该方由薏苡仁配伍苇茎、桃仁、冬瓜仁组成;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效;是主治热毒壅肺,痰瘀互结之肺痈证的代表方剂;症见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的患者。现代常用该方治疗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临床病症。
食疗: 薏苡仁是2012年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86种药食两用中药材之一,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禾本科作物,被誉为“禾本科之王”。薏苡仁中油脂成份如α-单油酸甘油酯等有抗肿瘤作用,阿魏酰豆甾醇等有促排卵作用;多糖成份如薏苡多糖等能降血糖,葡聚糖等能调节免疫;药用价值很高。日常除了可用薏苡仁煮粥、煲汤、调羹等制作药膳外,近年已出现了苡仁饼干、薏苡仁豆腐、薏苡仁多糖奶片、薏苡仁饮料等保健食品;但应注意孕妇不宜食服薏苡仁。
参考: 《中国药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