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别名玉蜀黍须、玉蜀黍蕊、蜀黍须、苞谷须、玉麦须、棒子毛等。英文名Corn Stigma。
来源: 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Zea mays L.的花柱和花头。该植物的种子玉米亦称玉蜀黍、苞谷、苞米、粟米(粤语)、番麦(闽南语)等,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沿安第斯山麓一带。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将玉米带至西班牙,逐渐传到世界各地。玉米由明代传入中国,现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各地广为种植,主产区位于松辽平原地区。
入药: 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玉米须,晒干或烘干即可入药。其作为中药应用始载于《滇南本草图说》。除花柱(玉米须)外,该植物的种子(玉米)、穗轴(玉米轴)、根(玉蜀黍根)、叶(玉蜀黍叶)等亦可供药用。
炮制: 玉米须可鲜用或晒干生用。常用干品约1-2两煎汤内服;或经发酵后使用;或烧后研末使用;也可烧烟吸入使用或外用等。
成份: 玉米须中主要的化合物有黄酮及其苷类、有机酸、生物碱、甾醇、糖类、脂肪油、挥发油、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其黄酮类成份为木樨草素、芹菜素,黄酮碳苷等。玉米须含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达13.3%;另含脂肪油约2.5%,挥发油约0.12%。玉米须含多种有机酸,包括乳酸、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另含多种单糖、低聚糖和多糖,如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木糖等。此外还含维生素B、C、E、K等和钾、钠、钙、铁、铜、钴、镍、锌、锰、镁、铬等元素。
功效: 利尿消肿,利湿退黄,平肝利胆,泻热止血。
应用: 中医常用玉米须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短赤淋痛,或湿热黄疸,或妇人乳汁不通,红肿疼痛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玉米须有利小便、利肝胆、扩血管、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护心脑、抗过敏、促凝血等作用。临床也证实玉米须对于急性和慢性肾炎者水肿、急性和慢性肝炎者黄疸,尿路结石、胆道结石、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急性溶血性贫血、荨麻疹、哮喘、慢性鼻窦炎等多种疾病有效,并可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通等病症。
复方: 玉米须与其它中药配伍,组成中药复方应用的实例很多,例如玉米须配伍积雪草、黄精等可治疗肾炎水肿尿少;配伍车前子、甘草梢等可治疗膀胱炎小便赤痛;配伍石苇、白茅根等可治疗尿路结石血尿;配伍茵陈蒿等可治疗黄疸性肝炎;配伍蒲公英、青蒿等可治疗胆囊炎;配伍野菊花、决明子等可改善高血压症状;配伍黄芪、山药、天花粉、麦冬等可治疗糖尿病;配伍橘皮、罗汉果等可治疗咳嗽痰多;配伍冬瓜皮等可治疗妊娠水肿等。
食疗: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来源,玉米须是药食两用的常用中药材。玉米须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是玉米粒的15倍多;玉米须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其氨基酸总量的1/3;玉米须中钾盐(硝酸钾)含量较高;是食疗保健的佳品。在中药里,玉米须亦称为“龙须”;虽然药性平和,但对人体具有广泛的药效作用。将玉米须或留须玉米放入锅内煎煮1小时,取出汤汁即是“龙须茶”。龙须茶清香可口,经济实惠,是适合于全家人共饮的保健茶。
参考: 《中药大辞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