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刘明矾(教授) 徐娅婷

小赵是一名大三学生,曾经很优秀,担任过班长,拿过奖学金,性格原本温和、开朗。但在抑郁症折磨下,他有过一次自伤行为,在他人异样的眼光下,他开始变得自闭,不愿与他人交流,慢慢地,连寝室门都不愿出,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旷课多日后,他无法继续学业,被辅导员带到了心理咨询室。

他向咨询师诉说:“我觉得自己活得很累,每天都在噩梦里挣扎,这种日子不知什么时候会结束。每天呆呆地坐着,感觉脑子很笨、很沉重……我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知道不能这么做,因为有爱我的父母,如果我‘走了’,他们怎么办?我不能任性。就这样,我痛苦着,却又必须装作一切安好。”

他继续说:“我不是没有向人求助过,可有些人总说我脆弱、矫情,甚至有人会说出更难听的话。他们根本不懂我的痛苦,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我,我成为他人口中的谈资,仿佛是一个无事生非的怪物……我每天努力而辛苦地生活着,我真的并不是一个脆弱的人!”

抑郁不是脆弱的代名词

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痛苦不仅源于同疾病的对抗,还源于他人的不理解、不尊重。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症状为心境抑郁、活动减少、易疲劳、内疚、无价值感,甚至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等。抑郁症患者为了不让身边人“担心”,会给自己戴上一副“微笑”的面具,若无其事地与他人相处,但他们的心境却长期处于低落、空虚状态,甚至会为自己偶尔的快乐而感到内疚。大多数人缺乏对抑郁症的基本认识,将其轻易地等同于“脆弱”“不堪一击”,对他们产生误解,这其实是对抑郁症患者的二次伤害。

抑郁症的患病原因很复杂,既包括生理上的遗传性、心理上的易感性(如性格特征等),还包括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多由以上因素联合作用而致病。许多人会给抑郁症患者贴上脆弱、矫情等“标签”,这是对抑郁症最大的误解。其实,抑郁症患者并不脆弱,恰恰相反,他们比普通人更坚强,因为他们能直面困境而不放弃,在挣扎中寻找希望。

用平常心对待抑郁症患者

与抑郁症患者相处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小心翼翼”,生怕对患者产生不好的影响。其实,抑郁症患者可能并不需要这种“特殊化待遇”,因为这无时无刻不提示着他们是患者的事实。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支持和陪伴,以及他人正常、平等的对待。与其费尽心思、小心翼翼地对待抑郁症患者,不如及时带他们就医,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迈出与抑郁症做斗争的脚步,这才是给予患者的最好帮助。

专家介绍

刘明矾,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委员会委员。擅长抑郁症的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