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醫科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 楊蜀雲
患者故事:吳女士患抑鬱症一年多,經治療後症狀消失。醫生認為她可以停藥並回歸正常生活。但回到工作崗位後,她經常聽到別人的閒言碎語。因她的性格比較敏感,這些“閒話”難免令她感到不快。她是個很求上進的人,對職業發展有較高的期待。然而,或許是患過抑鬱症的原因,她感覺自己的工作效率比以前有所下降,這又給她增添了一份不快樂的情緒。最近一段時間,可能是由於工作壓力較大的緣故,吳女士感覺睡眠、食欲都變差了,抑鬱情緒“又回來了” ……她不得不向醫生求助,被診斷為抑鬱症復發。
抑鬱症復發率較高
抑鬱症是一種對患者社會功能影響較大的心理疾病。近年來,很多研究證實,抑鬱症其實是一種腦部疾病,抑鬱症患者大腦前額葉、杏仁核、海馬及下丘腦等結構及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改變,而大腦這些部份正是控制我們情緒的最主要部份。如果這些區域的腦功能被過度啟動,人會變得消極、孤獨、恐懼、抑鬱和沒有安全感。到目前為止,抑鬱症的病因仍未完全研究清楚。因此,臨床上只能對症治療。
抑鬱症的復發一直是一個困擾患者及醫生的問題。現實生活中,抑鬱症患者及家屬最常問的一個問題是:“抑鬱症能不能治斷根?”很多研究證實,抑鬱症復發率較高:首次患病的患者有近一半在2年內復發,第二次發作的患者再次復發率在80%以上。雖然抑鬱症易於反復發作,但患者及家屬不應背上思想負擔,應該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要知道以下兩個事實:第一,有部份輕型抑鬱症是可以自愈的;第二,即使抑鬱症復發,仍可通過綜合治療得到控制。
四個因素易致抑鬱症復發
1.性格缺陷 大部份抑鬱症患者都有性格上的缺陷:內向、膽怯、敏感、不善與人交流、多愁善感、自我調節能力差等,對生活中、工作上的壓力缺乏足夠的應對辦法,並且不願意面對和承擔不好的結果。比如,某件事的結局部份令人不滿意,抑鬱症患者就會認為:“生活和社會對我不公平!”“為什麼我總是遇到那麼多困難,受到那麼大的壓力?”“我就是那個不幸的人!”於是,抑鬱情緒就很容易產生。
2.停藥 抑鬱症患者要獲得臨床治癒,需要規範治療,經歷急性期、鞏固期及維持期三個治療階段,一般需要1年或更長時間。部份抑鬱症患者對抑鬱症的治療缺乏全面認識,聽到別人說“抑鬱症藥物不能吃,會傷肝、傷腎,吃多了會變傻”,便擅自停藥。實際上,目前正規醫院都已廣泛使用新型抗抑鬱藥物,其副作用小,對肝、腎功能基本無影響。
3.他人不理解 目前,社會上對抑鬱症的接受度仍不是很高,這是導致抑鬱症患者有“病恥感”的原因之一。抑鬱症患者經過治療,回到生活中後,要承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包括家人的不理解、單位領導或同事的不信任及不接受、周圍人的議論等等。這讓抑鬱症患者很難應對,結果往往導致焦慮、抑鬱情緒“重現”。
4.未適當“降低預期” 抑鬱症是一種腦部疾病,患者認知功能及學習、工作能力與患病前相比,會有所下降。因此,抑鬱症患者經過治療後,需要更加努力,才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少部份患者可能無法恢復到原來的水準,需要適當降低預期,對生活和工作計畫做出調整。如果不能接受這一現實,無疑會造成抑鬱、焦慮等情緒,導致疾病復發。
預防復發的四點建議
1.及時隨訪、諮詢 抑鬱症患者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困難或疑問時,可及時向主治醫生詢問。比如:藥物怎樣服用效果最好?胃不舒服,抗抑鬱藥需要調整嗎?最近工作不順利,應該怎樣調整心態……患者及時得到正確的指導,有助於減輕內心的不安全感。事實上,內心不安全感持續時間越長,抑鬱症復發的可能性越高。
2.不可擅自停藥 在抑鬱症維持治療期,患者不要過早停藥。抑鬱症與感冒不同,雖然患者感到自己好了,但是好轉的“根基”往往並不穩定;如果過早停藥,復發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一般情況下,患者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慢慢減藥,直至停藥。
3.學習心理自助技巧 一些心理學課程可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心理疾病,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技巧。抑鬱症患者要懂得接納現實,覺察自己是如何與別人互動的,理解抑鬱情緒的發生,學會適當控制抑鬱情緒,覺察內心的渴望及生命力,這樣才能在遇到困難或面臨選擇時,有足夠多的應對方法。另外,還要培養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的意識。
4.培養興趣和愛好 培養一些個人興趣、愛好。把眼光放遠一些,多去發現自己還能做些什麼事;問問自己,內心更多在意的是什麼,盡量去滿足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需要,因為這些才是能讓人獲得快樂及滿足的源泉。還要多參加體育鍛煉,多曬太陽,多到大自然中去體會生命的活力。這些都能幫助抑鬱症患者擺脫抑鬱困擾,預防抑鬱症復發,重獲快樂人生。
專家介紹
昆明醫科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教授,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昆明市抑鬱障礙診治技術中心負責人。擅長各種難治抑鬱症、情感障礙、睡眠障礙及心血管疾病伴發心理問題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