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   李慶忠

王女士從小就有中耳炎,平時也沒有太在意。近日,她感到耳朵不舒服,不僅流膿,還伴有血絲,遂趕緊到醫院就診。檢查後,醫生告訴她,耳朵裡面有肉芽,需要做個耳朵的CT檢查。CT檢查結果顯示,王女士患了中耳膽脂瘤。這可把她嚇壞了:中耳膽脂瘤是什麼?耳朵裡也會長“腫瘤”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簡單地介紹一下我們的耳朵。耳朵是重要的聽覺和平衡器官,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外耳、中耳和內耳。我們所看到的耳郭和耳道屬於外耳;鼓膜及內部的一些結構,比如聽骨鏈(可以把聲音傳導至內耳)等屬於中耳;內耳包裹在堅硬的骨質裡面。耳朵周圍還有一些重要的結構,比如耳朵的上方是腦組織,耳朵周圍有粗大的血管(乙狀竇和頸內動脈),負責面部運動的神經──面神經也是耳內的重要結構。除了負責聽覺,耳朵還是重要的平衡器官,因此,有些耳朵疾病會引起眩暈。

中耳膽脂瘤並不是真正的腫瘤

中耳膽脂瘤不是真正的腫瘤,有先天性和後天性之分,在耳科疾病中並不少見,對患者耳內的重要結構都具有破壞性。

所謂先天性中耳膽脂瘤,是由於先天發育異常導致上皮組織殘留在中耳內,這些上皮組織慢慢增生、聚集,形成膽脂瘤,並壓迫、侵犯周圍組織結構。先天性中耳膽脂瘤的發病較為隱匿,在出現急性炎症發作之前,有些孩子並不會訴說自己的不適,常常在診斷其他疾病時被偶爾發現。正因為先天性中耳膽脂瘤有這種隱匿發病的特點,所以被發現時可能病變已經非常廣泛,或者已造成周圍重要結構被破壞,為後續治療帶來諸多不便,而且復發概率更大,預後也更差。先天性中耳膽脂瘤的早期症狀主要是聽力下降,如果引起急性炎症,可能會出現耳痛、流膿、流血等症狀,CT檢查可以顯示膽脂瘤侵犯的範圍。

後天性中耳膽脂瘤大多由長期慢性中耳炎逐漸演變而來,往往是因為在中耳炎早期,患者未足夠重視,未得到有效治療;部份患者中耳腔內由於不通氣而產生負壓,導致鼓膜鬆弛部內陷,或上皮組織從鼓膜穿孔邊緣移行進入中耳腔,逐漸積聚在中耳內。

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儘管中耳膽脂瘤並非真正的腫瘤,但卻具有腫瘤組織的一些特性──不斷增長,並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害。因此,中耳膽脂瘤患者仍應引起足夠重視。

中耳腔內有重要的傳音結構──聽骨鏈,由三塊聽骨(錘骨、砧骨和鐙骨)組成。聲音由外界傳入內耳,聽骨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若中耳膽脂瘤侵犯聽骨鏈,可阻止聲音傳導進入內耳,導致聽力損失。雖然內耳由堅硬的骨質包裹,但中耳膽脂瘤也可以破壞這些堅硬的骨質,侵犯到內耳,造成不可逆的神經性聽力損失,嚴重者可發生耳聾。中耳膽脂瘤侵犯內耳,還可能引起迷路炎,患者可出現眩暈、視物旋轉、噁心嘔吐等不適。

面神經是負責面部運動的神經,它從中耳經過,中耳膽脂瘤可以破壞其表面的骨質,侵犯面神經,從而導致面癱(表現為眼睛不能閉緊、口角歪斜等)。一旦出現面癱,要及早清除膽脂瘤,這樣面神經功能才有可能恢復。

中耳膽脂瘤如果侵犯破壞乙狀竇和腦板骨質,會造成嚴重併發症,如乙狀竇血栓、腦膜炎或者腦膿腫等,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後果嚴重。

手術治療最有效

對典型的中耳膽脂瘤,往往耳鏡檢查就可以提供重要資訊。但對不典型的病例,一般需要借助影像學檢查手段,如耳部CT檢查。CT檢查可以顯示中耳腔的細微結構,醫生可就此判斷有沒有膽脂瘤形成。若經CT檢查發現膽脂瘤可能侵犯內耳或乙狀竇、顱內等,還需進行磁共振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嚴重併發症,有助於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

一旦確診中耳膽脂瘤,手術切除是有效的治療方法。手術可以徹底切除膽脂瘤及病變組織,重建中耳的傳音結構。中耳膽脂瘤切除手術是非常精細的顯微外科手術,全程在顯微鏡下完成,醫生在清除病變的同時,會盡可能保留重要結構。如果聽骨鏈被破壞,有時還需用人工聽骨替代,進行聽力重建。

專家提醒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主要表現為長期耳流膿,聽力減退,是耳科門診常見病、多發病之一。生活中,患者有以下5點注意事項。

● 季節交替時注意防治感冒,保持耳咽管通暢。

● 擤鼻涕時,應單側交替進行,且不可過於用力。

● 積極治療鼻腔疾病,如鼻炎、鼻竇炎、鼻咽炎等,保持鼻腔通暢。

● 慢性中耳炎患者不宜游泳。

● 嬰幼兒吃奶時,不宜平躺,以免漾奶或嘔吐後,嘔吐物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腔。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擅長鼓膜修補、中耳炎、中耳膽脂瘤和外耳道膽脂瘤、耳前瘺管、球囊擴張治療咽鼓管功能不良等耳科顯微手術、腮腺包塊手術、梅尼埃病的外科干預、面神經手術以及顳骨腫瘤以及顱底病變相關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