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别名青小豆、官绿、油绿等。英文名Mung Bean或 Green Gram。

来源: 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绿豆起源于亚洲东南部,中国是野生绿豆起源地之一。绿豆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作为粮食作物在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黄河、淮河流域及东北地区。绿豆植物能固氮,对改善土壤环境十分有益;绿豆耐瘠耐荫等生长特点也使其成为脱贫致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绿豆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如张家口鹦哥绿豆、吉林白城绿豆等品种在国内外市场久享盛誉。目前全世界保存的绿豆种质资源样本已超过3万份。种植绿豆较多的国家还有印度、泰国、缅甸等。

入药: 为一年草本植物。立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将种子晒干即可供食用或药用。绿豆习惯分为官绿(粒大色鲜而皮薄粉多)和油绿(粒小色深而皮厚粉少),二者营养和药效相似;但俗以官绿为佳,实际上油绿的某些药效可能更强。绿豆的种皮称为绿豆衣(绿豆皮、绿豆壳),可将绿豆水浸后揉取,或取绿豆发芽后残留的皮壳晒干而得。绿豆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称为绿豆芽(豆芽菜)。绿豆衣、绿豆芽以及绿豆植物的叶(绿豆叶)和花(绿豆花)等皆可入药。

炮制: 绿豆多煮食,或以绿豆粉(又名真粉)内服外用。绿豆制是将绿豆与其它药物同制的常用炮制方法,有同煮、同蒸、同浸、同炒等。马钱子、雷公藤、商陆等偏性较大的中药经绿豆制后能降低原药材的偏性。另外,五倍子和绿豆均有解毒作用,两药同制能增强其解毒药效。

成份: 绿豆含蛋白质约20%~33%,主要由球蛋白、清蛋白和醇溶蛋白等组成。绿豆含脂类约2%~3%,包括脂肪、磷脂、豆固醇等;脂肪主要由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磷脂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等。绿豆含碳水化物约62%~65%,主要包括淀粉、膳食纤维和低聚糖等。绿豆含功能性低聚糖、黄酮类、多酚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酶类等活性成份;另含多种维生素(E、B1、B2、B3、胡萝卜素等)和矿物质(钙、磷、钾、钠、镁、铁、锌、硒、铜、锰等)。

功效: 清热消暑、凉血解毒、养胃通便、利水消肿、退翳明目、疗斑痘疹等。

应用: 中医认为绿豆善于清暑热,消烦热,解风热,化痰热,润燥热,临床常用其治疗各种热证。绿豆善解诸毒,临床可治疗附子、巴豆、砒石等药物中毒;也可治疗其它金石丹药中毒、农药中毒、食物中毒、酒毒、烟毒等。绿豆能厚肠胃,益气力,通经脉,润皮肉;但脾虚便溏者不宜过量服用。现代研究证实绿豆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护肝脏,护血管,抗氧化,抗过敏,抗烧伤,抗肿瘤,抗病菌,调免疫,排铅毒等广泛的药效作用。此外,绿豆衣和绿豆芽可清风热,去目翳,化斑疹,利尿消肿;绿豆叶可治疗吐泻,斑疹,疔疮,疥癣;绿豆花善解酒毒,可治疗急慢性酒精中毒。

复方: 医着《圣惠方》中记载以绿豆配伍冬麻子、陈皮等中药治小便不通,淋沥不尽。医着《普济方》中记载以绿豆配伍赤小豆、黑豆、姜黄等中药治痈疽。临床报导以绿豆配伍生甘草煎服,可解乌头中毒。

食疗: 绿豆是历代中药文献中所载具有治疗作用的食物,其营养丰富,医疗保健价值很高。绿豆蛋白质中包括 7种必需氨基酸,尤其富含谷物普遍缺乏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因此绿豆与谷物搭配食用可提高谷物蛋白质的利用。绿豆是人体补充多种重要元素,尤其是钾、镁、硒等的良好来源。绿豆富含直链淀粉,居豆类食物的首位,是加工粉条及粉丝等理想的原料。日常绿豆食谱有绿豆汤、绿豆粥、绿豆沙、绿豆糕、绿豆饼、绿豆粉丝、绿豆粉皮、绿豆大曲等,价廉物美,老少皆宜。据分析绿豆的药效活性成份大多分布在绿豆衣中,故食用绿豆不宜去皮。

参考: 《中药大辞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