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在全球傳播方興未艾。香港疫情經有效控制後似有重起之勢。發現新冠病毒僅僅6個月,科學家正全方位展開研究。本文採集國內外部分最新研究,有些資訊還沒有公開發佈。明白新冠傳播的新特點,對於大眾防控十分有益。

冠狀病毒宿於蝙蝠長達幾百萬年(美國《科學報告》:多國聯合研究)

對生活在西印度洋島嶼和非洲的36種蝙蝠身上的病毒及其基因進行研究表明,冠狀病毒家族與蝙蝠共存一起長達幾百萬年。不同種類蝙蝠成為不同冠狀病毒株的宿主,冠狀病毒在不同類別蝙蝠中很少傳播。蝙蝠之所以對於病毒高度耐受,不致病,是因為它們體內有一種抑制冠狀病毒複製的抑制劑。

新冠病毒在體外不同環境下存活時間(《柳葉刀》:香港大學)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在體外4℃下大部分可以存活14天;即便在22℃下仍有部分存活7天,紫外線(陽光直射)下僅15分鐘。來自感染者的新冠病毒可以沉降在一些物體的表面,通過觸摸是新冠病毒得以傳播的另一種方式。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在一些物體表面的存活時間有所不同:銅件4小時,硬紙板24小時,衣服2天,塑膠袋3天,玻璃4天,不銹鋼7天,口罩外面7天多。

接觸後是否感染取決於病毒停留時間和數量(武漢大學病毒所)

當人接觸被冠狀病毒污染的物件表面時,也不一定會被感染。第一,取決於冠狀病毒停留時間(見上),隨著時間病毒不斷減少。第二,病毒實際傳播能力還受制於存活病毒的數量。如果進入人體的病毒數量不多,免疫系統足以立即清除。因此在無法確定環境中物件是否污染時,少接觸,戴口罩,勤洗手,不觸碰眼臉,還是防控的關鍵方法。

新冠病毒耐受高溫(法國艾克斯馬塞大學)

記得2003年SARS疫情到夏天便消失了。我們帶著美好的期待,但是事實讓人越來越失望。在酷熱的印度冠狀病毒仍然瘋狂傳播。研究顯示:多種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在60℃加熱60分鐘,都被徹底滅活;但是新冠病毒不行,必須92℃加熱滅活。新冠病毒對高溫的耐受力很強。為此歐洲CDC宣佈:夏季高溫遏制新冠傳播的可能不大。

新冠病毒傳播不止一米(美國《醫學協會雜誌》:MIT)

我們知道,飛沫是新冠病毒主要傳播途徑之一。為此各國要求人們保持社交距離一米或二米不等。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研究氣體動力學時發現,人們在咳嗽、打噴嚏時呼出的氣體,可以產生8.2米長距離的氣態雲,其中帶有大大小小的飛沫,傳播病毒。所以在預防傳播時,必須保持更遠的社交距離,戴口罩,在咳嗽、打噴嚏時把臉埋於肘部。

洗手間內新冠病毒可能飛起(《流體物理學雜誌》:揚州大學)

已經知道,糞、尿中可能帶有新冠病毒,要預防糞-口傳播。科學實驗發現:在沖馬桶時,其中的水滴會形成霧團,飛出1米距離,在空氣中飄浮超過1分鐘。所以在沖馬桶時要記得蓋上馬桶蓋。在公共廁所更要小心。

新冠病毒傳播單靠口罩還不行(《內科學年鑒》:韓國蔚山大學)

戴口罩對於防控新冠病毒傳播的意義越來越被人們認識。但是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口罩檔不住咳嗽而出的新冠病毒。戴不同口罩的新冠感染者咳嗽後,檢測他們口罩外面和放置在他們面前的病毒培養皿內的病毒量。結果表明:咳嗽後仍有不少病毒溢出口罩,即便外科口罩也沒有檔住。所以除戴口罩外,必須保持社交距離。

▲無證據表明蚊子傳播新冠病毒(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全球健康計劃主任勞倫斯表示,研究人員曾嘗試用新冠病毒感染蚊子,但沒有成功。蚊子和新冠病毒可能沒有關聯。但在蚊子季節,務必要注意蚊子可以傳播多種傳染病,例如西尼羅河病毒、東部馬腦炎、寨卡病毒和登革熱等。(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