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  董紅錳 郭樹彬(教授)

經過數月的努力,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外防輸入”成為目前的重點工作。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贏得的勝利應該讓我們銘記與深思,檢討今後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麼,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新冠疫情的三點啟示

珍惜生命,遠離野味  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的重要組成部份,捕殺野生動物會破壞生態環境,也可能觸犯法律,更重要的是野生物在被捕捉、飼養、宰殺的過程中可能會導致病毒、細菌等病原體的滋生和傳播,甚至讓人類付出生命的代價。哈佛大學的學者指出,我們寄居在病毒星球,而野生動物是這些病毒的“蓄水池”。比如:蝙蝠可能攜帶SARS冠狀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病毒等,而蝙蝠也可能是引發本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曾經導致中世紀歐洲屍橫遍野、近1/3人口死亡的黑死病(鼠疫)就是老鼠、旱獺等野生齧齒類動物將鼠疫桿菌經跳蚤傳染給了人類。因此,拒絕野味,是為了保護野生動物,也是為了人類的健康。

正確防護,切斷傳播  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知道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但大家必須知道,正確的防護並不僅僅是戴口罩。正確的防護措施取決於傳染病的傳播方式。對類似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新冠肺炎等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方式傳播的傳染病,我們應該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對於可能通過昆蟲(如蚊子)傳播的傳染病,如乙型腦炎、瘧疾等,提前接種疫苗、口服藥物、使用紗窗和蚊帳等避免蚊蟲叮咬、避免去流行地區旅行,才是有效的防護措施;而對霍亂、傷寒、甲肝等傳染病,攝入清潔的水和食物、勤洗手是最重要的防護措施,戴口罩並沒有幫助。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在疾病早期開始治療能有效降低治療難度,提高治癒率,降低醫療費用,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如何做到“早發現”,對大眾而言還是具有挑戰性的。不過,大家不用過分擔心,通過一定的學習還是可以做到的。大眾應該掌握基本的傳染病防治常識,如流感、乙肝、愛滋病、狂犬病、肺結核等常見傳染病的早期症狀是什麼,注意事項有哪些,等等。

舉個例子,在寒冷的冬季,如果你身邊的朋友出現了發熱、咳嗽、咽痛、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狀,而你與他接觸後,也出現了類似症狀,那麼你就應該意識到,自己可能已經被傳染了流感病毒,應及時去醫院接受檢查及治療。一般地說,在流感早期(48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效果比較理想,若超過48小時,效果會打折扣。就診時,除了敘述自己的症狀外,最好同時詳細告知醫生,自己接觸的其他人有無類似症狀或者自己是否剛從傳染病流行地區返回等。再比如,被沒有接種疫苗的狗、貓咬傷或抓傷後,應該第一時間去醫院處理傷口,並接種狂犬病疫苗或輸注免疫球蛋白,因為一旦確診為狂犬病,死亡率將是100%。

遠離恐慌,科學應對傳染病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對大眾而言,瞭解更多的傳染病知識,科學看待、防治傳染病,避免恐慌,十分重要。

1)重視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傳染病最大的危害是具有傳染性,任其傳播可能會引起世界範圍的大流行,數千萬、數億人感染,甚至死亡,都是有可能的。殲滅傳染病最簡單的方法是找到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將傳染病扼殺在萌芽狀態。

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由於缺乏對新冠病毒的研究和認識,防控措施不到位,確診患者收治困難,疫情迅速蔓延。之後,隨著所有感染者陸續被集中隔離治療,切斷了病毒向健康人傳染的傳播鏈,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傷寒瑪麗”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瑪麗是傷寒的無症狀感染者,作為一名廚師,她一生傳染了52人,導致其中7人死亡,最終醫生不得不將她隔離在傳染病病房中20餘年。

2)保護易感人群

某些人群可能對特定的傳染病缺乏免疫力。在特定傳染病流行期間,這些人應當被重點保護。如果不是易感人群,則不必恐慌。比如:兒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成年人較少見,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應特別重視保護兒童。

新冠病毒是以前從未發現過的病毒,所有人對其均沒有免疫力,均為易感人群。相對而言,老人,兒童,孕婦,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和發展為重症。因此,可以將這些人群作為重點對象進行保護。

3)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減少疾病傳播機會

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而這兩種傳播途徑都可以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加以阻斷。例如:注意咳嗽禮儀,咳嗽時捂住口鼻,可以減少飛沫的產生及播散;在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佩戴口罩,普通外科口罩即可過濾絕大部分的病毒;勤洗手可以清除不小心沾染的病毒,減少其通過口、鼻、眼等器官進入人體的機會。

“病從口入”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因此,飲食方面也應當注意。近年來,生食海鮮及肉製品受到追捧,但筆者認為,這其中隱藏著很大的危險。生食的海鮮及肉製品必須保證安全。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造成29萬人感染,其“元兇”就是上海人喜愛吃的毛蚶。當時,人們為了追求毛蚶的鮮美,僅將毛蚶在開水中燙一下,蘸上調料即食用。殊不知,毛蚶已被甲肝病毒污染,簡單“燙”一下無法殺滅甲肝病毒,最終引起甲肝疫情暴發。

4)配合篩查,避免恐慌

恐慌遠比瘟疫本身可怕。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各地出現了很多搶購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哄搶生活用品的情況。事實上,即使武漢市在封城後,物資運輸也依然井然有序,居民的基本生活物資也得到了保障。

實際上,目前多數傳染病都已經可防可治,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多數患者預後良好。我們應該相信科學,相信醫生,消除對疾病的恐慌。同時,應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傳染病篩查及流行病學調查,這是每個公民的義務,隱瞞病情和病史、不配合傳染病篩查和管理,都是違法行為。

在經歷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之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用科學的手段進行防控和治療,傳染病並不可怕。在以後的生活中,乃至在以後可能出現的新的疫情中,我們應當做好以下幾點,保護自己,保護家人:

第一,注意個人衛生及飲食習慣,勤洗手,注意咳嗽禮儀,不食用野生動物;
第二,發生疫情後,不要恐慌,不要哄搶物資,相信國家能夠保障我們的基本生活;
第三,遵守法律法規,配合防疫部門的防控及隔離措施,配合醫務工作者的篩查及治療,爭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避免傳染給他人。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磨難,但留給我們的教訓和思考是一筆財富。只要我們相信科學、互幫互助,就算遇到再大的坎,我們也能越過。

專家介紹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主任委員、急診醫師分會副會長。牽頭成立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媒體聯盟、中國健康科普聯盟,推行互聯網移動應急志願者項目,推出急診前沿公開課和“急危醫談”網路雲學院,出版多本醫學科普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