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太太问询: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无症状感染者,让人十分担忧。请为我们解说来龙去脉。多谢!

陈医生回答: 数据告诉我们,当下内地和香港的疫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没有结束,目前防控主要有外和内两个方向: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也包括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

1)哪些人是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病毒感染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咽痛等。如果自我没有感受到这些症状,和/或医学上没有识别到这些症状,但是在咽、鼻、喉标本中检测新冠病毒病原体(核酸)却为阳性,则称之为无症状感染(asymptomatic infection)。

实际上大多传染病都有无症状感染,如流感、艾滋病、B型肝炎等。

目前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来自四种状况:

1.感染后处于无症状的潜伏期:病毒潜伏在体内悄悄繁殖,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临床上各种症状;

2.痊愈出院之后核酸检测重新发现阳性:但是没有再出现症状;

3.感染后自始至终一直没有症状:尽管遭遇病毒入侵,受到感染,但强大的免疫系统迅速动员,把病毒扼杀在萌芽。

4.携带病毒健康者:随着深入认识,发现有些健康者身上携带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但是自己没有被感染(当然没有症状),但是可能把携带的病毒传播给别人。严格来说,他们只是带有病毒的健康宿主,并非无症状感染者。然而通常携带病毒健康者不容易与无症状感染者区分开来。

2)无症状感染者的风险在哪里?

确诊病例有两个标准,缺一不可: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阳性。所以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列入确诊病人中。

第一种处潜伏期,易漏诊,但在1~14天(多为3~7天,少数更长)潜伏期过后表现出症状,便转为确诊病例,能够加以控制。

第二种通过加强对出院患者的追踪检测,发现复阳及时处理即可,还在可控范围内。

第三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症状感染者。如果不做检测,没有隔离,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并可能传播病毒。

第四种更是濳在风险,对疫情带来不确定性,好在至今发现不多。

3)大海捞针,如何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既然无症状,就不会就诊,无症状感染者容易“漏网”,成为病毒传播的风险。所以由管理部门主动追踪、筛选和监管就显得特别重要。

目前内地严格管控下列六个管道的人员,予以主动检测、全数检测,甚至多次检测,从中发现和控制无症状感染者:

1.确定的与病人密切接触者;

2.病人传染途径追踪中那些暴露和可能接触者;

3.在聚集性疫情发生时的可能感染和接触者;

4.流行病调查时的相关人员;

5.来自境内、外持续传播国家、地区的人员;

6.密切接触病人的医护工作者。

4)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强不强?

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有一定数量病毒,有传染性。不过,因为没有咳嗽等症状,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机率要比有症状感染者低。但是近距离密切接触,仍有传播风险。初步研究显示,内地无症状感染者携带的病毒量较少,传播能力大致只是有症状感染者三分之一。

5)目前采取什么办法防控无症状感染者?

一旦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不必治疗,但必须集中隔离14天。一直到分别两次核酸检测阴性之后,才能解除隔离。如果其间核酸仍阳性,必须继续隔离。

6)无症状感染者会不会导致疫情第二波暴发?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既要提高警惕,又不必惊慌失措。

初步统计显示,内地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不多,现有病例中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的不到5%。在多渠道严密防控下,国内无症状感染者造成的传播风险相对较低。但是海外疫情汹涌,多渠道的防控不易做到。对于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加以严格筛查和追踪,控制传播的风险。

内地和一些国家正开启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一些人群,做全面筛查和检测(核酸和抗体)。要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工作量巨大,投入不菲。比如广东省复课的学生将进行免费检测。如上海市开放50个机构,接受自愿预约检测。

随着高效、正确的检测越来越扩大,无症状感染者漏查的机率也越来越低,他们导致的疫情再暴发风险就越来越小。(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