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底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陆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为帮助广大读者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科学防护,远离恐慌和谣言,根据国家卫健委等发布的相关资料整理了十篇58个实用性强的科普问答。

一、基础知识篇;

二、诊断治疗篇

三、日常保健篇

四、个人防护篇;

五、家庭防护篇;

六、出行防护篇;

七、求医问药篇;

九、心理调适篇;

十、误区篇。

1问:新型冠状病毒是什么?

答: 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冠状病毒亚科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加上这次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7种。大多数冠状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相关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冠状病毒可引起肺炎,甚至重症肺炎,且可在人际间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的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纳米。其基因特征与导致SARS和MERS的冠状病毒有明显区别。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

2问:冠状病毒从哪里来?

答: 既往调查发现,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是在2002年由果子狸传染给人类,其源头是蝙蝠;而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是在2012年从单峰骆驼传染给沙特阿拉伯人。另外还有几种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流行,但尚未感染人类。 目前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

3问:野生动物为什么容易传播病毒?

答: 在野生动物被捕杀、运输、销售、屠宰和加工等过程中,所有与野生动物接触的人都有可能被其携带的病毒感染,然后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研究人员已经在果子狸和蝙蝠等的体内发现2003年SARS(“非典”)疫情的元凶——SARS冠状病毒。又如:旱獭(俗称土拨鼠)携带鼠疫杆菌,会通过跳蚤叮咬感染人类。旱獭生性胆小,远离人类,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如果有人主动袭击、捕猎、食用旱獭,就会引起肺鼠疫在人群中的暴发。 因此,为了保护自己、家人和他人,对野生动物要做到“不碰、不买、不吃”,更不要去有野生动物的集贸市场等有风险的场所,这样才能彻底切断传染源,有效阻断传播途径,自我保护,远离危害。

4问:新型冠状病毒“怕”什么?

答: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5问:“谁”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

答: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持续人传人。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6问: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答: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可能。   直接传播:   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时产生飞沫,人近距离接触或直接吸入,可能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   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手被污染后,再接触口、鼻、眼,可能导致感染 气溶胶传播:  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人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

7问: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预后如何?

答:人群普遍易感。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8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有多长?

答: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为1~14天,多为 3~7天。

9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答: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 流涕、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型病例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10问:普通感冒、流感与新冠肺炎有什么区别?

答:普通感冒通常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咽喉不适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较轻,不发热或仅有短暂发热。 流感多为高热,全身症状较重,伴畏寒、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等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潜伏期一般为3~7天,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