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别名龙眼、圆眼、桂圆、龙目、比目等。英文名Arillus Longan。
来源: 本品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果肉)。龙眼属植物全世界约有20种,在我国境内有4种。我国是龙眼的原产国,栽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龙眼作为亚热带果树,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均有栽培,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70%和 50%以上。
入药: 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后剥取假种皮入药。以片大肉厚、味浓甘甜者为佳。龙眼果实的外壳(龙眼壳)和内核(龙眼核)也可入药。龙眼树为常绿乔木,其树叶(龙眼叶)、花蕾(龙眼花)、树皮韧皮部(龙眼树皮)、树根(龙眼根)均可供药用。除花果外,四季均可采用。
炮制: 龙眼肉有生晒和火焙等加工方法。火焙法先将果实烫煮10分钟,晒干外壳后,烘焙至果肉干缩,剥取后再干燥至干爽不黏。生晒者多呈金黄色或黄棕色,火焙者多呈色较深。
成分: 龙眼肉中约含碳水化合物75%,脂肪1%,蛋白质5%,膳食纤维2%。主要营养成分为糖类如葡萄糖、蔗糖、果糖等,磷脂类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大豆脑苷脂等,氨基酸和蛋白质类如天冬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等,核苷类如鸟苷、腺苷、胸腺嘧啶、腺嘌呤等,其他如黄酮类,多酚类如没食子酸,维生素类如B1、B2、C、K等,以及钙、镁、铁、铜、锌、锰等元素。
功效: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益智等。
应用: 中医常用龙眼肉治疗体虚食少,劳倦羸弱,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月经不调等病症。研究发现龙眼肉有明显的抗缺氧,抗应激,抗焦虑,改善睡眠,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抗肿瘤,抗菌等作用。但中医认为“甘甜易生湿助火”,若体内积热,湿滞停饮,咳痰带血者不宜多食。此外龙眼壳能祛风解毒,敛疮生肌,可治眩晕耳聋,痈疽久溃和烫伤等;龙眼核能止血定痛,理气化湿,可治创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等;龙眼叶能清热解毒,燥湿杀虫,可治感冒疟疾,疔疮湿疹等;龙眼花能通淋化浊,可治淋证白浊,消渴白带等;龙眼树皮能消积杀虫,可治疳积疮毒等;龙眼根能清热利湿,化浊蠲痹,可治乳糜尿,白带,关节痹痛等。
复方: 龙眼肉与黄芪、人参、当归、酸枣仁等共享组成归脾汤,是补血或气血双补的良方。龙眼肉与柏子仁、生龙骨、生牡蛎、远志、生地、天冬、菖蒲、甘草等配伍组成调气养神汤,有养心安神,补血理气,调肝清热的功效,可治思虑过度,心肝内热,知觉错乱之病症。
食疗: 龙眼肉是2012年国家主管部门公示的86种药食两用中药材之一。龙眼肉也是民众喜爱的果品。药用的内服方法可煎汤,熬膏,浸酒或入丸剂等。日常的食疗方法很多,如补气养血的龙眼肉黄芪当归红枣饮、补血的龙眼肉枸杞花生红枣茶、龙眼肉枸杞炖鸽或炖鸡或炖肉等。
参考: 《中国药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