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 倪泉兴
生活实例
65岁的蒋阿婆无糖尿病家族史。可近2个月以来,她突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糖尿病早期症状,无奈,她在丈夫陪伴下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医生给她化验了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11.6毫摩/升和20毫摩/升,被诊断为糖尿病,于是,她接受了正规的“降糖”治疗。可是,经过2个月的治疗,蒋阿婆的糖尿病症状不仅未得到满意地控制,还出现了腹部隐痛、腹胀、皮肤发黄等表现。不得已,蒋阿婆只好再次就诊,这次她接受了腹部B超、CT等检查,结果十分意外,竟然发现她还患有胰腺癌,而且已经是晚期,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这个结果,让蒋阿婆和她的家人不能接受,明明是糖尿病,怎么才2个月就合并了胰腺癌?应该怎样认识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现在,糖尿病发病率那么高,蒋阿婆的小姐妹中就有几个人也患糖尿病,她们今后是否也会患胰腺癌,如何预防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的统计表明,上海市区恶性肿瘤总发病趋势下降,但是,胰腺癌的发病率却呈明显上升势头,列全市恶性肿瘤第8位,死亡率位列第6位。
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糖尿病
胰腺癌的发病与吸烟、过量饮酒,嗜食高脂肪、高能量、熏烤煎炸食品及腌制食品、肥胖、糖尿病、慢性胰腺炎以及职业环境暴露密切相关。统计表明,40%的胰腺癌病人在确诊时可伴有糖尿病,突发糖尿病又无家族史的病人更需要警惕胰腺癌。最近有研究证实,与正常人相比,新发糖尿病病人在糖尿病发生的最初3年内,患胰腺癌的概率提高了8倍。
特点:大于60岁,无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症状隐匿
与2型糖尿病相似,糖尿病合并胰腺癌以后,同样具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但与2型糖尿病相比,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的特点为:①发病年龄相对较大,常大于60岁,女性多见;②基本无糖尿病家族史;③无“三多”症状,但短期内体重下降较明显;④起病时常有腹痛或腹部不适感;⑤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常伴有肝功能异常;⑥肿瘤标志物CAl9-9 和CEA常有异常。
早期表现:新发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出现腹部症状
胰腺癌临床表现往往隐匿,长期罹患糖尿病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3年以内的新发糖尿病往往成为胰腺癌的早期表现。因此,50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应该进行血糖普查,若发现长期糖尿病控制不佳,或3年内新发糖尿病病人出现上腹疼痛、腰背痛、厌食等症状,应常规行胰腺B超检查,并密切随访。
确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通常,控制血糖后症状仍然未缓解,以及近期病情加重、服药治疗疗效差、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CAl9-9和CEA 等实验室指标异常者,医生会高度怀疑糖尿病合并胰腺癌。医生会要求病人进一步做腹部CT、MRI(核磁共振成像)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及ERCP(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以尽早确诊胰腺癌,积极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专家介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荣誉教授,胰腺肝胆外科名誉主任、胰腺肝胆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首席专家、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从事外科医、教、研工作40余年,熟悉普外科各种临床疾病的诊治,对处理胰腺、肝脏和胆道各种良恶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