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 何 奔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人的生命和日常活动有赖於心脏强有力而有节律的跳动。如果供应“发动机”燃油的管道(即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突然阻塞,“发动机”得不到足够的燃油(血液和氧气),就会导致心脏损伤(心肌损伤),即人们常说的“急性心肌梗死”。

早防:控制危险因素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危重类型。高脂血症丶高血压丶糖尿病丶吸烟等危险因素会使脂质在冠状动脉(即“发动机”的燃油管道)管壁上逐渐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进而造成管腔狭窄。粥样斑块大多像单面煎的鸡蛋,表皮生脆易碎,若破裂,里面的“蛋黄”(脂质)会大量流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成为血栓,最终阻塞冠状动脉,这是大多数心肌梗死的发病原理。若能减少危险因素,如采用合理膳食(低脂肪丶低胆固醇饮食)丶戒烟丶限酒丶适度运动丶心态平衡,并定期体检和门诊随访,可大大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早识别:留意预警信号

早期识别心梗的先兆症状并及时处理,对预後大有裨益。这些症状包括:无诱因突发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发作明显加重丶性质改变丶时间延长丶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剧烈胸痛伴恶心丶呕吐丶大汗丶心悸,甚至晕厥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认真对待,立即卧床休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胸痛持续20 分钟不缓解或严重胸痛伴恶心丶呕吐丶呼吸困难丶晕厥,家人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将患者送往医院诊治。

早治:冠脉再通最关键

曾几何时,人们谈“梗”色变。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冠脉再通即“再灌注治疗”的成功率大幅提高。再灌注治疗的主要途径为溶栓和P C 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者是通过药物减少和预防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後者则是用导丝将网状支架通过手腕部的桡动脉或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入人体的动脉系统,送至冠状动脉,扩张狭窄或阻塞处,从而达到使血流再通的效果,即通常所说的介入治疗。

新理念:“药物介入”为患者赢得更多时间

目前,仁济医院建立了24 小时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在心肌梗死发生以後及时接受介入治疗。针对这一现状,我科提出了“药物介入治疗”的前沿理论,即通过院前丶转运途中或早期溶栓治疗,尽可能减少因实施条件丶时间延迟丶基层医院设施不全或转运时间过长等因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限制,为随後的介入手术或其他临床治疗策略选择赢得时间。

专家简介:

何 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丶教授丶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一流学科心血管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疑难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特需门诊: 周一下午(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