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教授 白春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具有慢性氣流受限特徵的疾病。目前全球有6億人患有慢阻肺。我國男性慢阻肺患病率為12.4%,女性為5.1%。預計到2020年,慢阻肺將成為全球第3位致死病因。
肺癌是發生於支氣管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也是全球發病率最高、死亡總人數最多的惡性腫瘤。近年來,我國肺癌發病率與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那麼,慢阻肺與肺癌發病有什麼關係呢?
“難兄難弟”:慢阻肺和肺癌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肺癌發病率高。 美國一項為期5年的研究提示:慢阻肺患者的肺癌發病率高達每年16.7/1000人。多項研究表明,與非慢阻肺者相比,慢阻肺患者肺癌發病風險上升2~6倍;其中,慢阻肺患者伴發鱗癌的比例較非慢阻肺者上升4倍,這種風險與吸煙無關。慢阻肺患者一但罹患肺癌,其疾病進展較非慢阻肺者快,復發風險也高。目前,已明確慢阻肺是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慢阻肺患者為何更容易罹患肺癌?因為慢阻肺和肺癌同為高發病率疾病,兩者的危險因素大致相同,與吸煙、粉塵、空氣污染有關。長期吸煙和受二手煙危害者,或有與環境有害物質接觸史者,都是兩種疾病共同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肺部對香煙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慢性異常炎症反應可誘發肺癌發生。循證醫學研究也已證實,炎症得到良好控制的慢阻肺患者,肺癌發病率下降。我科既往的研究結果也提示:慢阻肺的炎症微環境可以促進肺癌的進展,只是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遠離肺癌:慢阻肺患者謹記“16字訣”
1.控制危險因素慢阻肺患者應戒煙。戒煙後,可減慢疾病進展速度,從而降低肺癌 發生風險。避開高污染環境,包括減少廚房油煙。注射疫苗,減少呼吸道感染。
2.規範治療處於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應在呼吸科醫生指導下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測,並依據病情嚴重程度使用短效支氣管舒張劑、長效β2受體激動劑,以及糖皮質激素吸入劑等藥物。已有臨床研究表明:通過使用這些藥物可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運動耐量,減少急性發作,防止病情加重,改善生活品質。一但出現急性發作,應積極尋找誘因,並酌情使用抗感染、抗炎、解痙平喘、止咳化痰等藥物。
3.自我監測慢阻肺患者要經常注意症狀變化,如咳嗽的聲音是否發生了變化,痰中是否出現了血絲,氣喘症狀是否在用藥後仍未減輕等。一但出現類似情況,應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包括肺CT檢查等。必要時,可能還要進行支氣管鏡檢查,排除肺癌可能。
4.定期篩查慢阻肺是肺癌的高危因素,慢阻肺患者即使沒有上述症狀,也應定期進行肺部低劑量螺旋CT篩查。美國NLST研究證明: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部,可以較胸片檢查降低20%肺癌死亡率。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表明輕中度慢阻肺患者肺癌發病率較重度慢阻肺患者高。因此,早期慢阻肺患者更需要定期進行肺癌低劑量螺旋CT篩查。在慢阻肺治療過程中,患者要注意定期進行隨訪。目前採用的低劑量螺旋CT篩查能定量判斷肺功能的損害程度,也能篩查出肺部腫塊,是個不錯的選擇。
專家介紹: 白春學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主任醫師。擅長慢阻肺、肺癌、肺血管病等呼吸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