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刘馨 罗怡(主任医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白内障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实际上,儿童也有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混浊在出生前即存在,或晶状体在出生后逐渐形成部分或全部混浊。先天性白内障可以是家族性的,也可以是散发的;可以是单眼发病,也可以是双眼发病,且可伴发其它先天性异常。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儿童失明和弱视的常见疾病之一,上海和北京儿童致盲原因的调查资料显示,先天性白内障占22%~30%。

母亲在妊娠期头3个月发生病毒感染,如风疹、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流感等,容易导致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母亲在妊娠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大剂量四环素、激素、水杨酸制剂、抗凝药,妊娠期营养不良,以及罹患系统性疾病,如心脏病、肾炎、糖尿病、贫血、甲亢、钙代谢紊乱、维生素D缺乏,均易导致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在门诊,我们常遇到一些孩子在上幼儿园,甚至上小学时,才被发现视力差,或者家长发现孩子眼睛向内或向外偏斜时,才到医院来就诊,早已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十分可惜。实际上,先天性白内障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治,许多患儿的视功能仍能得到良好发育。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的蛛丝马迹

成人白内障患者常常因为视力减退而去医院就诊,但婴幼儿不善表达,特别是单眼白内障患儿,症状更加隐匿,难以被早期发现。家长平时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孩子的某些异常表现。当然,也可以在孩子出生后请眼科医生对孩子进行先天性白内障的筛查。下列情况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1. 白瞳症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黑眼球中央的瞳孔区(俗称“瞳仁”)呈现白色或者灰白色,应高度警惕先天性白内障可能。家长使用手电筒照亮孩子的眼睛,可以更清楚地观察。

  1. 畏光

一些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会比较怕光,尤其在强光下,常无法睁眼,会瞇眼、哭闹。这主要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引起光散射所致。

  1. 视力差

如果孩子年幼,查视力时不配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分别看一些较远和较近的目标,若孩子不能注视物体或不能追随灯光转动眼球,说明其视力很差。另外,如果孩子经常喜欢瞇眼看东西,歪头看电视,看东西的距离很近,也说明其视力有问题,应尽早去医院做检查。

  1. 斜视

白内障阻挡光线进入眼球,不能刺激小儿正常的眼球发育,视功能逐渐减退,会发生废用性斜视。当家长发现孩子眼睛有向内、向外偏斜,或出现“斗鸡眼”时,其实已经错过了白内障治疗的最佳时机,此时更应立即就诊,想办法挽救受损的视功能。

  1. 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是指单眼或双眼有节律的摆动,大多为水准方向的摆动,类似钟摆来回运动。此时,患儿往往难以注视和跟随目标,预示着白内障已经存在一段较长的时间,且已经影响到患儿的视功能,预后较差。

综合治疗:手术+弱视训练

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且已影响视功能发育的患儿,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只要麻醉技术和条件允许,出生6周以后的患儿均可手术,且越早越好。白内障摘除术后,等患儿长到1岁半~2岁,可以考虑二期手术,植入人工晶体。单眼白内障患儿人工晶体植入时间可适当提前。

不过,手术仅仅是漫长治疗过程的第一步,术后视功能的重建(弱视训练和长期随访)才是关键。

手术后一周周内,患儿需要验光配镜,并进行弱视训练,以后每3~4个月覆诊一次。戴小眼镜和弱视训练应每天坚持,一直持续到患儿七、八岁、眼球发育成熟为止。单眼白内障患儿,应在术后尽早遮盖健眼,遮盖时要阻止所有光线进入健眼,这一治疗通常需持续到6~10岁。弱视训练必须依靠家长与医生的长期、密切配合,并对患儿进行正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