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医师 李 霞
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大众对抑郁症的认识程度逐渐增加,对其常见症状也有所了解,如不快乐、兴趣缺失、容易疲乏、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但是,出现抑郁症状,并不意味着就可诊断为抑郁症,有时很可能是器质性疾病的表现,即 “器质性抑郁障碍” 。
之所以称之为 “器质性抑郁障碍” ,是因为抑郁症状并非由个人的遗传特征、性格特点及内心对外界的看法与认识出现偏差所致,而是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大脑缺血、缺氧、发生病变等而导致的。
器质性抑郁 “青睐” 老年人
老年人是器质性抑郁障碍的好发人群,原因有二:一方面,很多老年人患有多种躯体疾病,发生抑郁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大脑功能退化,认知功能下降,对负性事件的应对能力下降,易出现被抛弃感、无用感等抑郁情绪。
所以,老年人因抑郁症状去医院看病时,首先要明确是否有器质性损害,可通过影像学、神经系统、脑电图、脑脊液、激素水平、免疫学、肿瘤指标等检查加以明确,还要进行详细的神经心理测验与评估。切不可操之过急,匆匆开始抗抑郁治疗。
五类疾病易致 “抑郁”
1. 阿尔茨海默病
有研究认为,抑郁症状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
2. 脑卒中
脑卒中后的患者有时会出现抑郁症状,此类患者脑梗死部位多位于左额叶和基底节区。
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减患者可有抑郁症状。
4. 尿毒症
严重肾病患者常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冲动易怒等表现。
5. 肿瘤
患者的抑郁症状一般出现在肿瘤中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特别是肝癌患者的抑郁症状较为突出。
应对器质性抑郁障碍的三点提示
治疗原发疾病 器质性疾病是抑郁情绪的主要致病原因或触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后,患者的抑郁情绪会有明显好转。抑郁情绪严重时,为避免出现自伤等不良后果,需要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时,应在服用甲状腺素片的同时服用合适的抗抑郁药。
正确认识疾病,合理引导情绪 器质性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情绪多来自对疾病的不了解和恐惧,认为自己得了 “绝症” ,担心 “以后该怎么办,家人该怎么办” ,等等。因此,对器质性抑郁障碍要有正确的认识,应该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治疗。
家人多陪伴与支持 器质性抑郁障碍患者的情绪很脆弱,时常需要安慰和鼓励,家人的陪伴是无可替代的。有了家人的支持,他们才更有信心,更有积极性去配合治疗、参与社会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康复。
专家介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医师。擅长中老年期抑郁症、焦虑症、记忆障碍(失智或称痴呆)、老年期精神障碍的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