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主任 王云峰
有些老年人刚刚退休,准备安享晚年生活,却发现自己的听力出了问题,十分苦恼;有些老年人并未察觉自己存在听力减退,经身边人提醒才发现。
老年人的听力损失有多种表现。比如,与别人对话时,总要多问几遍才能听清,或者老是听错;在人多嘈杂的环境中,完全听不清别人在讲什么;看电视、听音乐时,需要把音量调得大一些。
听力衰退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耳是感觉声音的器官,内耳中感觉声音的结构有点像蜗牛,医学上称之为耳蜗。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蜗基底膜上的毛细胞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声音的感受及传入受阻,即听力损失。听力损失严重时,就会出现老年性耳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听力损失是不可逆转的,打针、吃药都无法于事无补。
一部分老年性听力损失往往伴随言语识别能力的下降。这是由于老年性耳聋不仅累及内耳,患者的听觉中枢传导通路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听觉的产生与电路类似:灯泡好比是内耳,电线是听觉通路,发电站是大脑。电灯如果要正常点亮,发电站、线路、灯泡都要能正常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罢工”,灯泡就不会亮(听力就会减退)。
听觉器官的衰退和身体其他器官功能的衰退有很多共性,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包括长期处于噪声环境、应用耳毒性药物、长期接触烟酒、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等。遗传因素则表现为一些人对某些有害环境的敏感性比其他人高,会更早发生听力损失。家中长辈或亲戚有早发听力损失者,如果自己也较早出现听力下降,则很有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此外,不少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也对老年性耳聋的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专家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主任,综合耳鼻喉科主任。擅长慢性中耳炎,胆脂瘤中耳炎耳显微手术治疗,耳内镜微创外科,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耳聋助听器的选配,咽鼓管球囊导管扩张手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