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蔡骏

通常认为,吃得多、动得少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狂吃不胖”,有人“喝水都胖”。研究发现,影响胖、瘦的因素众多,除饮食、运动外,还包括遗传、性别、年龄、职业、情绪、内分泌、睡眠等。

胖瘦不仅与吃、动有关

首先,肥胖与遗传关系密切。父母双方均肥胖者,肥胖的发生率远高于父母中有一方肥胖者。其次,肥胖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职业也有一定关系,35岁以后肥胖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女性在产后或更年期更容易出现肥胖,脑力劳动者的肥胖发生率高于体力劳动者。第三,人的食欲受精神状态的影响,心情愉悦放松时,迷走神经兴奋,胰岛素分泌增多,食欲相对亢进,更易导致肥胖,出现所谓的“心宽体胖”;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食欲被抑制或食物不易被消化吸收,会出现“吃不胖”的现象。第四,内分泌因素也悄然左右着人们的体重,比如,甲亢患者多饮多食却体形偏瘦,甲减、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超重或肥胖。此外,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睡眠不足等也是肥胖的常见原因。

益气健脾,纠正过胖过瘦

中医对“狂吃不胖,喝水都胖”现象早有独到的解释。中医认为,胃主受纳,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气血津液。脾胃为五脏之本,有决生死之功,如果脾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较少出现“狂吃不胖,喝水都胖”的现象。善食而瘦者,怎么吃都不胖,真可谓“酒肉穿肠过”,其消化吸收功能不好的根源是“胃火盛”而导致的脾气虚。“喝水都胖”的少食而肥者,肥胖的根源并非消化吸收功能太好,而是脾虚所导致的水谷运化失调,体内“邪气盛”。此处的“邪气”,中医称之为“痰湿”,“喝水都胖”的人往往是肌肉无力、身体不结实的“虚胖”。

无论“狂吃不胖”,还是“喝水都胖”,根源均与脾胃虚弱相关,解决方法应从益气健脾入手,多吃山药、大枣、陈皮、鸡内金、莲子等药食同源食物,也可在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指导下服用健脾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或中药汤剂。在益气健脾的同时,“喝水都胖”者应忌服膏粱厚味等易积聚痰湿之物,多吃薏苡仁、红豆、茯苓、白扁豆等祛湿化痰的食材,也可服用平胃散等中成药。“狂吃不胖”者须清热滋阴,忌酒、辛辣等助火生热之物,多吃石榴、石斛、西柚、荸荠等清热祛火、养阴生津的食材,以降胃火。此外,生活习惯与体重的关系也不容忽视。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营养均衡,同时配合适当运动,并保持心情舒畅。

专家介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营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食疗研究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治疗甲状腺疾病、消化道肿瘤、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以及亚健康人群的中西医结合营养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