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任宏宇
门诊来了位正值壮年的赵先生,自述近一年来反覆出现便血,以为是痔疮出血,自己购买了痔疮膏外用。最近听同事说起,便血可能是肠癌症状,他顿时害怕起来,便来医院就诊。
闹肚子?痔疮?
我仔细询问后得知,赵先生平时排便不成形,每天1~2次,有时轻微腹痛,肛门部位无疼痛。正值壮年,加班熬夜、应酬吃外卖是常事,偶尔闹肚子,他并没太在意。这次出现反覆暗红色黏液血便,伴腹痛,超过6个月,外用痔疮膏无效。考虑到肠炎、肠癌、肛门直肠疾病等均可出现便血,我安排赵先生进行实验室、影像学、内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一周后,赵先生带着检查报告来复诊。大便常规和培养结果排除了痢疾杆菌、寄生虫、结核杆菌、真菌等感染性肠炎,粪便钙卫蛋白升高;血沉(ESR)加快,C反应蛋白(CRP)升高;结肠影像检查未发现肿瘤;结肠镜检查发现肠道黏膜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附有脓血性分泌物,可见假息肉,结肠袋变钝;黏膜活检提示炎症,见糜烂、溃疡、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至此真相大白,赵先生的便血为溃疡性结肠炎所致。
肠炎为何会出血?
赵先生十分不解,肠炎的症状不是腹痛、腹泻吗?怎么会便血呢?我耐心解释: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范畴。在遗传缺陷的背景下,患者先天免疫功能障碍,加上外界因素影响,如饮食、生活习惯不良,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以及药物刺激,肠道细菌种类会发生改变,肠道免疫器官无法识别有益菌,对其进行攻击,导致炎症。反覆持续的慢性炎症使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随着病情进展,溃疡累及黏膜下层血管,导致血管破溃出血,引发便血,严重者可致贫血、失血性休克等。
听到这里,赵先生着急起来:“这个病能治好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病,治疗需要时间和耐心,可采用个体化综合疗法,包括休息、饮食调节、消除精神应激因素等。药物治疗方面,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AZA)或英夫利西单抗等。
此后,赵先生听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并改掉了饮食、生活方面的坏习惯,病情得到控制。
专家提醒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做好自我管理,包括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诊、控制饮食、调节心理等。胃肠道感染、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高糖和高脂饮食、环境污染、紧张和压力等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危险因素,需要加强预防和控制。
专家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教授,美国胃肠病学会(AGA) 会员。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以及胃肠镜下进行诊断、止血、早期肿瘤的微创治疗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