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特需医疗科主任医师  黄高忠

随着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普及,被查出颈动脉斑块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中老年人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可达50%以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就好比老旧的自来水管会沉积水垢一样。不过,斑块的问题比水垢要复杂得多,如果颈动脉发现了斑块,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如冠状动脉、脑动脉等)也有可能存在斑块。斑块可能长期“沉默”,也可能突然发生破裂、脱落等情况,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斑块是什么?有斑块怎么办?且听分析。

1问:什么是斑块?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动脉血管壁分为内膜、中膜、外膜三层,内膜的表面被一层内皮细胞覆盖。当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时,血液中的脂质(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LDL-C)会进入动脉壁,并在内膜与中膜之间沉积下来。通常所说的斑块就是指的这种动脉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性病变,其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脂质条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复合病变期。

2问:斑块有何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发生于全身动脉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位是冠状动脉、脑动脉、腹部动脉和周围动脉(主要包括颈动脉和下肢动脉)。斑块对人体的危害与大小、形态、性质、发展速度、阻塞部位和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小的稳定性斑块不阻塞血管,可以没有症状,这在老年人,甚至中青年人中并不少见。若斑块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干预,可逐渐增大,导致管腔狭窄,直至完全闭塞。若斑块不稳定(破裂、出血等),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可在短时间内造成血管闭塞。这种情况若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就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脑动脉,则会导致脑卒中。   

3问:胆固醇是斑块的罪魁祸首吗?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不合理、精神紧张、家族遗传因素等。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膜和合成激素等。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较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大量研究表明:血液中LDL-C水平升高会促使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4问:如何捕捉斑块?

检测斑块最常用的方法是彩超、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解剖位置比较表浅,用彩超就可以观察其病变情况。要观察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则需要做CTA或MRA。其中,颈动脉是最常检查的部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全身中等动脉的病变情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简称IMT)≥1.0毫米,提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若IMT≥1.3毫米,则提示颈动脉斑块形成。

5问:“软斑”与“硬斑”哪种更危险?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脂质核心、外围的纤维帽和表面内皮组成,分为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两类。当斑块的主要成份为脂类时,称为“软斑”;如果斑块发生明显钙化,就形成了“硬斑”。与“硬斑”相比较,通常“软斑”的纤维帽较薄,其覆盖在斑块表面,容易破裂,属于不稳定斑块(也称易损斑块)。相反,纤维帽较厚而脂质较少的斑块通常是稳定斑块。一般情况下,斑块本身不会脱落堵塞血管,因为动脉斑块不是黏附在血管壁上的团块,而是已成了动脉结构的一部份。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饮食过咸、缺乏运动、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等会损害血管内皮,为脂质的沉积创造条件,并可能诱发斑块破裂,使其中的脂质成份暴露在血液中,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

专家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特需医疗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血管临床药理及老年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