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先生问:请介绍一下上海疫情的进展。

陈医生答:近二月新冠Omicron BA.2毒株在上海快速传播,到4月底已查到50多万感染者,疫情还散发于内地多省市,引起全球关注。上海发生了什么?众说纷纭。笔者在上海亲历疫情发展期和抗疫进行时,试作初步梳理和介绍。

1.源头三处失控

●境外输入

上海收纳航空入境者占内地半数。香港疫情爆发后,2月下旬以来由港来沪旅客剧增,到3月18日累计到达人数超过5万。有时每天需增加几个酒店作隔离用,此时华亭宾馆被匆匆征用为隔离酒店。

管理疏漏

在疲于应对中管理出错,华亭宾馆中央空调系统未确认符合防疫规范就贸然启用,不幸病毒向外传播。

●外溢扩散

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在自身闭环隔离和疫检管理出现漏洞,使得病毒进而向周边外溢,很快散发多区。

3月11日上海政府发布消息,据专家组综合研判:近期上海市多区疫情均存在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病毒基因测序显示高度同源,感染来源聚焦于:境外输入病例携带的病毒污染环境(即指华亭宾馆)。

2.抗疫三次转折

上海本次疫情发展中,认识有三次调整,抗疫有三次转折。

●第一次转折:网格化筛查区别处理,313日左右起

3月初以来本土感染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逐日增加,仍在每天百例之内。原来的精准防控策略继续进行。

期间出现上海交大封校、六院内病人-医护交叉感染以及华亭宾馆外溢,使得策略调整为:重点区域网格化筛查,即把全域分小块作暂时轮番封闭-筛查,找出重点,区别处理。

●第二次转折:封城全员同步筛查,327日左右起

感染者数大幅上升到27日的3500例,敲响疫情爆发的警钟。决定管控升级:28日起四天封浦东筛查,4月1日起四天封浦西筛查。很快又调整为全域静态管理和全市全员做核酸,实际上封城。

●第三次转折:三区分类管控严控缓放,411日左右起

经历二周封城+多轮全员筛查(核酸和抗原),每日感染状况:

1)总数升达2万多例高位后徘徊下行至1万多;

2)其中绝大部份在隔离(有效管控)中发现的,在筛查(隐蔽在外)中发现的阳性数占比较小,并呈下降趋势;

3)九成五以上为无症状感染和轻症,较少重症和死亡。

4月11日起至月底根据各小区疫情轻重,改全市一刀切封城为动态分类三区管控,仍严格控制流动,缓慢放开。

3.分类三区管控

经过长达二周以上的封闭、多轮全员筛查,以及集中隔离密接者和治疗感染者后,由专业评估,把全市各居住单位分类为三个区,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之后继续筛查,根据分析感染状况,分区分类再作动态调整。

封控区

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

管控区

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

防范区

可以在所在街镇范围内适当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

三区以不同的频次做筛查,根据结果三区的分类作动态改变:封控区和管控区逐渐减少,防范区逐渐增加。

4.经历三大意外

上海2489万常住人口(还不包括流动人口),体量大、经济重、外联广,不能轻易封城。二年多来努力于 “精准抗疫” ,一直尝试 “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然而这一次,事与愿违,频出意外,暴露短板,付出代价。

意外一:病毒传播高速度→导致疫情大爆发

网格化轮番筛查和暂停流动历经二周,但是远慢于Omicron 快速传播。封城滞晚,狡猾的病毒已经漏网流散。

意外二:策略改变急转弯→导致民生出问题

半封城和全封城的仓促决定,从作出到实行不到一天时间。交通和外出阻断后,民众措手不及,引发次生乱像,如阳性患者转运床位不足,配药急诊就医不畅,老幼照顾困难,老百姓买菜不易等。

●意外三:上下沟通有断裂→导致部份百姓不配合

上海封城仓促,在政府协调下,配药就医、食品供应、老幼照顾等有明显好转。

疫情开始对于上海 “清零不力” 的批评不绝于耳。接下来另一种说法甚嚣尘上:为了民生和经济,上海应当放弃清零,不必封城和筛查。

添油加醋、虚假信息充斥于耳。对于长时封城已经不耐的部份民众产生一些不满情绪。大家的关注点从小区是否脱阳解封,转向团购食品。极少数人不配合抗疫也有所闻。

疫情爆发二个月,上海经历严重的考验。近期单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从高位持继下降,5月5日已下行至4651例,其中从群体筛查中新发现仅34例。

上海加油!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