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教授 王 文

伴随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进程,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达24%,高血压患者已达2.66亿,4个成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我国7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国内外多项大型研究均证实,积极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治疗现状不容乐观,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治疗达标率分别为30%、24% 和25%。也就是说,在所有的高血压患者中,只有30%的人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只有24%的患者在治疗,所有治疗的患者中只有25%降压达标。降压不达标,持续的高血压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动脉,造成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周围血管病、眼底病等并发症。一旦发生,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

降压达标:高血压治疗获益的法宝

降压治疗的益处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造成的损害,高血压患者必须做到三达标:尽早达标、平稳达标、长期达标。

尽早达标。达标所需的时间越长,就越不容易实现降压达标。研究证实,高血压早期,即4周内控制血压比早期未控制血压的患者,可以降低心肌梗死风险11%、脑卒中风险17%、死亡风险10%。在治疗6周时,收缩压控制越好的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越少。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要争取在4~12周内逐渐降压达标,并坚持长期达标。血压早期达标,不仅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还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对医生的信任,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更愿意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血压长期管理。

平稳达标。有些人认为血压高了,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除非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必须快速降压之外,一般来讲,降压治疗要掌握平稳的原则。在强调血压达标的同时,要避免血压下降速度太快,以及降得过低,以免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发生。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仅仅控制血压水平不足以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还应该做到平稳降压达标。一般患者应经过4~12周的治疗使血压达标,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达标时间应适当延长。此外,有的患者要求快速控制血压,用药仅几天,血压下降不明显就开始抱怨药物效果不理想,要求医生加药或频繁换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其实,长效降压药要发挥稳定的降压作用,一般需要1~2周左右。

长期达标。血压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脑卒中、心脏病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升高。一项随访15年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坚持血压控制达标的患者,与血压正常的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当,显著低于血压未长期控制的患者。值得强调的是,目前还缺乏针对高血压病因的根本性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只有长期坚持治疗,才可能使血压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保护重要器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定期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服药治疗,观察降压疗效,监测并干预各种危险因素,才会获得好的疗效。长期血压达标减少脑卒中等多种事件的发生,还能极大地减少治疗费用。

高血压患者长期、平稳的血压控制达标应作为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减少患者家庭及医疗系统沉重经济负担的重要举措。

有效降压:健康生活方式+服用降压药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两者缺一不可。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是降压治疗的基础,长期坚持合理用药则是血压达标的关键,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5大类降压药:二氢吡啶钙拮抗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及单片复方制剂,均可作为治疗高血压的选择。但要做到三达标,即尽早达标、平稳达标、长期达标,患者还需注意以下三点事项:

1.优先应用长效制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患者优先应用长效制剂。长效制剂每天一次服药而能持续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减少血压波动,有效控制全天血压及晨峰血压,副作用少,安全性好,能更有效地预防猝死、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事件的发生。

2.联合用药可改善血压达标率: 研究表明,只有30%~40%的高血压患者服用一种降压药能降压达标,约有70%的患者需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才能降压达标。高血压病存在多个病理生理发病环节,联合用药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发挥作用,而且降压药物小剂量联合,具有降压机制互补,降压疗效叠加,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的优点。联合用药,既可以服用多种降压药,也可以服用单片复方制剂。我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钙拮抗剂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与钙拮抗剂加利尿剂联合治疗两个方案,治疗高血压患者4年,两组血压控制率均超过85%。我国另一研究也表明,钙拮抗剂联合利尿剂,比单用利尿剂,降低脑卒中风险27%。

3.坚持在家中测量血压:家庭血压测量简便易行,已成为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有人认为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要到医院找医生测。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在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只表示一个偶测的血压值,难以全面地反映血压状况。自己在家中测量状态放松,不受由医务人员引起的紧张心理的影响,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多次测量自己的血压,能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更可靠、更全面。坚持家庭测量血压,可增加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有助于达到降压目标并长期坚持。

高血压患者应尽可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推荐高血压患者使用经国际标准化(AAMI、BHS、ESH)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或手指式血压计。水银血压计需要听诊技术,容易发生测量和记录偏差,且水银血压计有汞污染的问题,将逐步被限制、淘汰。需要注意的是,家庭自测血压水平低于诊室血压,自测血压135/85毫米汞柱相当于诊室血压的140/90毫米汞柱。一般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目标值是自测血压<135/85毫米汞柱。

总之,降压治疗的益处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降压达标最大获益。坚持治疗,血压达标,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要获得降压带来的益处,大多数患者必须长期坚持规范服用降压药,坚持长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血压尽早达标、平稳达标、长期达标。

作者简介  王 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卫生部心血管防治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和高血压防治工作,先后获国家、省部级及市级科技成果奖共5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