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 白春学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慢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慢阻肺的病程呈进行性发展,不完全可逆,若不及时治疗,患者的呼吸功能逐渐下降,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1.诱发因素没有很好控制
没有很好控制的COPD发病的相关因素有吸烟、大气污染、感染、过敏、气候变化,以及老年人呼吸道防御功能差,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缺乏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

2.病变进行性发展
慢阻肺可导致气道和肺的组织病理学破坏以及相应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黏液高分泌、气流受限、肺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慢阻肺进展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早期诊断不够
  慢阻肺的死亡率之所以居高不下,最主要的原因是早期诊断不够。就连医疗技术较发达的美国,其慢阻肺的漏诊率也高达50%左右。

及早检查,发现慢阻肺
1.重视早期症状

对慢阻肺临床表现的高度警觉和及早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慢阻肺患者多有明显的危险因素接触史,有不能完全逆转的气流阻塞,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但也有例外,比如不少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直到疾病中晚期,才出现活动后气急、呼吸困难的症状;部分患者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但一直未引起重视;还有些肺气肿患者,以软弱无力、体重下降等不适就诊,若不仔细询问,更易漏诊。

为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有危险因素接触史的咳嗽、多痰者,咳嗽、咯痰超过一周者,应做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和评估慢阻肺的“金”标准,能客观地评判气流阻塞程度。

2.监测高危人群

有慢阻肺高危因素(如吸烟、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和过敏)者,以及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随访肺功能,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存在下述5个问题中的3个以上者,说明慢阻肺已离你不远了,应尽早去医院就诊:①你是否经常咳嗽?②你是否经常有痰?③你是否比同龄人更容易气短?④你的年龄是否超过40岁?⑤你现在是否吸烟或者曾经吸过烟?

战胜慢阻肺,遵循五原则

1. 知己知彼 患者应接受健康教育,掌握慢阻肺的基础知识,了解病变程度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密切配合医生治疗。

2.避免发作 戒烟、远离粉尘和有害化学物质,不但是预防慢阻肺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减缓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尽管戒烟很难使慢阻肺患者的气道阻塞完全逆转,但可明显减缓肺功能损坏,延长寿命。

3.密切监测 监测咳、痰、喘对判断病情变化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咳、痰、喘症状突然加重,往往提示病情由稳定期突然转变为急性加重期,需要加强治疗。痰量增多、颜色变黄,往往提示有细菌感染,应立即留取痰标本分离鉴定,并给予相应治疗。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对判断病情的严重性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改善症状 稳定期的治疗主要为健康教育、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为改善症状,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抗胆碱能药物、β2受体激动剂)和规则吸人糖皮质激素等,应避免长期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康复锻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体质,包括免疫功能。低氧血症患者,可考虑应用长期氧疗。

5.及时治疗 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主要为去除诱因、迅速纠正生理学异常。痰量增多、脓痰,伴发热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化痰药物、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糖皮质激素和控制性氧疗,都可有效改善症状。伴呼吸衰竭者,首选无创机械通气,若无效,还可考虑有创机械通气。


专家指点:慢阻肺患者过冬不用愁

慢阻肺患者很怕过冬,原因是冷空气会导致气道黏液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同时,为了御寒,人们常在冬天将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增加了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进而诱发慢阻肺急性发作。慢阻肺患者如何安全过冬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诱发因素 戒烟,避免烟雾和粉尘吸入,避免接触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患者,避免各类过敏因素,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密集与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居室应定时通风。

2.提高免疫功能 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品;适当应用免疫调节剂和疫苗,如兰菌静、流感疫苗等;多做康复锻炼,如缩唇呼吸、太极拳等;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3.记录病情变化 为预防和减少急性发作,患者应学会记录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并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及时修正治疗方案。病情监测应包括:①咳嗽程度;②痰的性质(有无脓痰);③痰量;④咳痰难易程度;⑤呼吸困难程度。一旦出现咳嗽加重、咯黄脓痰、发热等不适时,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专家介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教授。擅长慢阻肺、肺癌、肺血管病等呼吸病的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