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教授 曹韵贞

艾滋病(AIDS) 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因为它是一种目前不可治愈的传染病,而且自1983年首次报导了儿童AIDS后,愈来愈多的婴儿和儿童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并死于 AIDS。儿童罹患AIDS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儿童HIV感染,80%来源于母亲,20% 则可能来源于输血或其他血制品。由于规范了献血者的筛选工作和对血制品来源的控制, 母婴垂直传播HIV的发生问题将更为突出。

从我们收集自全国各地医疗和防疫机构的有限资料来看,我国HIV母婴传播的情况并不乐观。例如一份数据中,在102名HIV阳性孕妇所生的112名子女中,89名儿童经过HIV病毒载量测定,阳性者36人。从地区分布来看,云南、新疆、河南、广东占据前列。世界范围的HIV流行之先例告诉我们,随着我国HIV/AIDS疫情的不断恶化,HIV母婴传播病例将会不断增加,中国儿童正处于HIV/AIDS的严重威胁之中。

母婴传播的三个环节

  1. 宫内感染 占15%左右。在妊娠初期,胎儿可以经过许多不同的途径与母体的周围血细胞接触,给HIV的传播提供了机会。研究显示,宫内传播主要是通过胎盘的破损缺口(物理或炎症性损伤等造成)将病毒传给胎儿。胎盘的破损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孕妇吸烟或吸毒使之更容易受损, 这种损伤可以促进病毒传播。也有研究认为,一些性激素可能会加快病毒复制,或者一些淋巴因素出现在发生炎症的局部胎盘,导致HIV复制并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从临床资料来看,宫内早期感染者易成为未成熟的早产儿和低能儿,出生后48小时内血浆病毒学检测为阳性,且在出生后4周内即死亡。宫内晚期感染的胎儿则可能预后略好一些。
  2. 产道感染 约占50%。众所周知,感染HIV妇女的宫颈和阴道分泌物中可以分离出HIV,而此时产道高度充血,经产道分娩的婴儿极可能因与产道黏膜或感染的血直接接触而感染HIV。从阴道分娩的双胞胎婴儿中,第一胎婴儿的HIV感染率为第二胎的2倍以上,主要是因为第一胎首先直接暴露于未经清洗的宫颈、阴道分泌物中的时间较长。胎儿出生1周至3个月内血样检测病毒标记为阳性,一般可以判断为分娩期传播。
  3. 乳汁感染  母乳传染HIV的危险率是29%。HIV阳性产妇的乳汁中可发现HIV。在非洲,其母婴垂直传播危险因素以母乳喂养为主。婴儿出生后3个月内血浆病毒标记为阴性,3月后病毒标记为阳性,则可判断为产后乳汁感染。

影响HIV传播的其他因素

许多研究显示,母婴传播HIV与母体的病毒载量水平密切相关,与母亲免疫力下降程度也有一定关系。另据报导:发生母婴传播者中,母亲血中维生素A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传播者。分娩方式对母婴传播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采取剖腹产者因为可以缩短或减少婴儿与产道分泌物和母亲血液的接触而使发生率明显降低。此外,一些行为因素如抽烟、吸毒、妊娠期无保护性交等也与HIV母婴传播的发生有关。

阻断传播的三大措施

要阻断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目前最有效的措施为:①药物阻断。②实行剖腹产手术。③采取人工喂养。

采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作干预性治疗,通过药物阻断HIV的母婴传播已成为可能。在西方国家,应用药物并广泛采取人工喂养,HIV的母婴传播率已降到5%以下。最近,一项乌干达和美国的联合研究显示,分别给分娩期产妇和出生3天内的婴儿单剂应用维乐命(NVP),能使HIV的围产期传播减少47%。全程费用不足4美元,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大福音。世界上有些国家已经把维乐命预防母婴传播纳入到公共健康政策之中,我国也在部分地区开展起这项工作。

在我国,HIV主要流行于边境或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中部农村地区,鉴于存在贫穷、文化水平低以及耻辱感等因素,要在这些地区推行剖腹产手术难度显然很大。因此,对自然分娩者,分娩前可用洗必泰等消毒剂进行产道冲洗,并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从子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胎儿娩出后尽可能吸净其口、鼻、上消化道内的吸入物。至于是否在这些地区推行人工喂养,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好将母乳喂养的优缺点向患者讲清楚,然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采用母乳喂养。采取母乳喂养者,应将母乳加热后喂用。其他象产道清洗、补充营养素等措施也很重要,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尽量采用。当然,从整体上控制我国HIV的流行,才是防止HIV母婴传播最根本的措施。

至于如何控制已经感染或即将感染HIV的年轻妇女和孕妇不将病毒传给下一代,各级政府部门还应该有相应的对策和一整套切实有效的措施。我认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首先必须采取广泛而有效的宣教干预措施,尽可能让人们了解HIV的相关知识以及预防母婴传播的方法和措施,对HIV高发区应重视婚前、孕前的 HIV检测,做到以预防为主。其次,应该拨出专款或建立专项基金用于NVP的干预性治疗,在老、少、边、穷地区尽量做到免费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