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教授 倪泉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的统计表明,上海市区恶性肿瘤总发病趋势下降,但是,胰腺癌的发病率却呈明显上升势头,列全市恶性肿瘤第8位,死亡率位列第6位。

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糖尿病

胰腺癌的发病与吸烟、过量饮酒,嗜食高脂肪、高能量、熏烤煎炸食品及腌制食品、肥胖、糖尿病、慢性胰腺炎以及职业环境暴露密切相关。统计表明,40%的胰腺癌病人在确诊时可伴有糖尿病,突发糖尿病又无家族史的病人更需要警惕胰腺癌。最近有研究证实,与正常人相比,新发糖尿病病人在糖尿病发生的最初3年内,患胰腺癌的概率提高了8倍。

特点:大于60岁,无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症状隐匿

与2型糖尿病相似,糖尿病合并胰腺癌以后,同样具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但与2型糖尿病相比,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的特点为:①发病年龄相对较大,常大于60岁,女性多见;②基本无糖尿病家族史;③无“三多”症状,但短期内体重下降较明显;④起病时常有腹痛或腹部不适感;⑤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常伴有肝功能异常;⑥肿瘤标志物CA l 9 -9 和C E A常有异常。

早期表现:新发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出现腹部症状

胰腺癌临床表现往往隐匿,长期罹患糖尿病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3年以内的新发糖尿病往往成为胰腺癌的早期表现。因此,50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应该进行血糖普查,若发现长期糖尿病控制不佳,或3年内新发糖尿病病人出现上腹疼痛、腰背痛、厌食等症状,应常规行胰腺B超检查,并密切随访。

确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通常,控制血糖后症状仍然未缓解,以及近期病情加重、服药治疗疗效差、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C A l 9-9 和C E A 等实验室指标异常者,医生会高度怀疑糖尿病合并胰腺癌。医生会要求病人进一步做腹部CT 、M R I (核磁共振成像) 、P E T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及ERCP(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以尽早确诊胰腺癌,积极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专家介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荣誉教授,胰腺肝胆外科名誉主任、胰腺肝胆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首席专家、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