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主任 韩宝惠
肺癌早期筛查是肺癌早诊早治的最佳手段,对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年,我院牵头的“社区肺癌早期筛查”项目组,运用低剂量螺旋CT在上海多个社区开展肺癌早期筛查。
该项目分为三个阶段:首轮筛查期、观察期、再次筛查期。这个项目的最终结果可能会在今年或者明年公布,届时会有一个详细的报告。从初步结果看,有几个现象值得关注。
定期筛查很有必要
绝大多数早期肺癌没有症状,等到有症状了再去检查,往往已经十分被动, “因症就诊” 往往都是中晚期了。我们建议,45岁以上,特别是有吸烟史、肺癌家族史、慢性肺病史、污染物接触史(如二手烟、厨房油烟等)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普通低剂量螺旋CT检查,相当于每年报一次平安。低剂量螺旋CT检查费用不高,仅200多块钱,且是医保覆盖的检查项目。
肺小结节已成为一种 “新常态”
肺小结节在筛查人群中已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约25%的人被查出肺内有各种各样的小结节。项目组对3000名肺癌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发现肺部小结节713例,占筛查总人数的23.77%。
肺小结节不等于肿瘤
发现肺里有小结节以后,患者一定要到专业的医院做后续检查。由于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只能作初步筛选,并不精准,后续还需要做更精细的检查。我们的研究发现,在3000例肺小结节患者中,经小病灶高分辨、病灶薄层加三维重建扫描,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只有69例。
在我们建议手术的23例患者中,22例是早期(1期)肺癌,1例是肺的良性肿瘤。因此,大家不要因为自己肺里有一个小结节,就给自己戴上“肿瘤”的帽子,整天坐立不安,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早期肺癌可以根治
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不到5%,而早期肺癌(1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超过75%,相当部分患者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直径在7~8毫米,甚至5~6毫米的微小病灶,在肿瘤还处在 “胎儿期” 的时候就进行干预,就能达到根治肺癌的效果。
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肺癌患者经治疗后,不仅肿瘤明显缩小,还获得了手术切除机会,且三年多后,体内未再发现癌细胞。这并不是神话,而是发生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肺癌临床研究中的真实故事。
专家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主任,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执委,中国医师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肺科分会委员、肺癌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学会副主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