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副主任医师   李晅

对话一:小张、小李、小赵、小蒋曾是大学同寝室友。近日聚餐时,小蒋得知小张、小李、小赵陆续戴上了牙套,颇有不解:“听说戴牙套影响进食,治疗过程也非常痛苦,你们为什么要这么折腾自己呢?而且,你们都这么大年龄了,现在才治岂不是‘白费劲’?”

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口腔健康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遗传或后天环境因素,如儿童期患有某些疾病,以及有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面部畸形等,均被称为错畸形。

错畸形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还会影响咬合及咀嚼功能,甚至影响消化功能。同时,牙列不齐创造了天然的刷牙“死角”,为牙齿龋坏、牙石形成等提供了“便利”,影响牙体和牙周健康。另外,某些特殊的牙齿排列异常可对发音功能产生影响。患者可因此而产生自卑等不良情绪,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正畸治疗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正畸治疗没有年龄限制

正畸治疗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与患者的口腔状况息息相关。正畸治疗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症等综合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成年后,如果患者仅有牙齿不齐的问题,治疗方法与正畸“黄金年龄”的青少年基本类似。但由于成年人的口腔环境较青少年更复杂,常常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例如,成年人的牙周改建能力有限,因此在矫正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到牙周科就诊,接受相应治疗。若上下牙弓无法容纳全部牙齿(表现出明显的拥挤),或者为了协调上下牙弓间的关系,部份患者须在正畸治疗前拔除某些牙齿,从而获得更好的牙齿排列效果,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另外,还有一些错畸形涉及骨骼不调的情况,成年后无法进行矫形治疗,需要先请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进行骨面型改变。

对话二:同样是“戴牙套”,小张、小李和小赵所佩戴的牙套类型截然不同。小张、小赵戴的是时下流行的隐形牙套,小李戴的是传统“钢牙”。小蒋又问道:“隐形牙套与‘钢牙’相比,哪一种好?”

不同牙套各有所长,选择因人而异

矫正错畸形主要通过各种牙套来实现,隐形矫治器是其中的一类,可满足爱美人士的需求。

隐形矫治器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根据治疗目的与牙齿移动计划个性化定制。目前临床所使用的隐形矫治器均有严格质量检验,安全性有保障。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矫治器均有其优缺点,对牙齿的“掌控”能力也各有所长:固定矫治器结实、耐用、高效,适于牙齿的“复杂”移动;隐形矫治器“擅长”磨牙远中移动(让牙齿逐个往口内深处移动),但对磨牙近中移动的控制力较弱。因此,在选择矫正器时,患者不可一味追求“隐形”,须理性选购。

对话三:饭菜上来后,小张和小赵取下牙套,准备开饭。此时,小赵抱怨起来:“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更换了近20副‘隐形牙套’,按照原计划,我的治疗快要接近尾声了。可不料上周就医后,医生说我的疗效尚未‘达标’,可能需要延长一段时间,真麻烦!”

“移动”牙齿,须有毅力与耐心

隐形矫治器“移动”牙齿的进程有规律可循,但矫治力量缓和。一副矫治器的“移动”能力约为0.25毫米,一般情况下,患者每7~14天需要更换一副矫治器。具体多久完成治疗、更换多少副矫治器,需根据患者错畸形的特点及难度(如牙齿移动方向、序列及移动量等)而定。

此外,隐形矫治器对牙齿的控制效率与固定矫治器有差异,虽然最后的“目的地”相同,但牙齿的实际移动能力难以100%与隐形牙套同步,这便造成了牙齿与牙套间的不匹配。因此,患者完成每一阶段的治疗后,必须按时随访,由医生根据当下的牙齿情况,对隐形矫治器做精细调整,从而让牙齿一步步地“走”向“目的地”。

另外,个别患者的隐形牙套无法完成牙齿移动,必要时,需要局部借助固定矫治器的帮助,从而顺利完成治疗。

对话四:听完小赵的牢骚,小张也说起了自己的困惑:“虽说我的治疗总算要结束了,可我担心不戴牙套后,正畸效果会回退。”

矫治器“退位”后,保持器“继任”

正畸治疗结束后,会进入“保持阶段”,这个阶段和治疗过程一样重要。

牙齿被移动后,牙根周围的组织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改建”活动,牙齿才能在新的位置上“定居”下来。如果不能让牙齿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同一位置,那么在“改建”过程中,牙周组织便会将牙齿朝着原来方向“指引”,使牙齿发生回退。因此,正畸治疗的结束并非“终点”,良好保持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通常来说,保持器的佩戴注意事项为:治疗结束后第一年,全天戴用,进食与刷牙时除外;第二年改为夜间戴用。之后,医生会根据患者治疗前的牙齿情况,指导患者逐渐减少戴用时间,直到停止。一般来说,戴用保持器的总时长在3年以上。

专家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全国睡眠呼吸专业委员会正畸组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会员。擅于运用各种活动和固定矫正技术纠正各类儿童,青少年及成人牙颌面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