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汪明明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升高引起的人体皮肤和眼珠发黄。胆红素是人体的一种代谢废物,来源于衰老死亡的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肝脏是处理这些代谢废物的重要场所。肝炎是引起黄疸的重要因素,但胆红素的代谢有很多复杂环节,如肝细胞的酶系统是否完整、胆道系统是否通畅等,所以黄疸不一定都因肝炎而致。

案例1    张大爷患有慢性乙肝,长期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病情一直比较稳定,但最近食欲下降,有时感觉右上腹不适,更重要的是眼珠和皮肤明显发黄。女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他乙肝复发了,所以给父亲加上了利胆药。但一周过去了,张大爷症状并未好转,眼珠和皮肤反而越来越黄,大便颜色发白,无奈之下女儿带他去了医院。经检查,被诊断为胰头癌,接受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

专家点评:胰头癌可阻塞胆总管在十二指肠的开口,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出现黄疸。病人早期不会有明显不适,但大便会逐渐发白,如陶土色。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并有碱性磷酸酶和转肽酶升高。胰头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一人群发生“无痛性黄疸”要高度警惕胰头癌的可能。阻塞性黄疸禁用利胆药,病人或家属不要凭经验用药。

案例2    小田是位登山爱好者,但最近每次登山回来,夜间的尿液就发黑如酱油色,休息几天会好转。这几天,小田逐渐出现眼珠和皮肤发黄,并有乏力、头晕和腰痛等症状,检查发现转氨酶略升高,胆红素比正常值高了3倍多,还有中度贫血。社区医生以“急性肝炎”将小田转诊到上级医院,最终小田被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专家点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可能与病毒、化学毒物等因素导致血细胞分化缺陷有关,感冒、劳累可诱发。黄疸是因反复溶血所致,红细胞溶解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远远超出了肝脏的代谢能力,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醯转肽酶不会升高,转氨酶正常或略有升高,病人多同时伴有贫血。随着时间的推移,本病会自然缓解,避免诱因可减少复发。

案例3

小孔最近一直很苦恼,因为他找工作查体时被发现血清胆红素升高,有时眼珠会轻度发黄。到医院就诊,却没有发现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常见肝病。专家会诊后,认为他患有“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专家点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肝细胞中一种代谢胆红素的酶缺乏所致,表现为总胆红素轻度升高,其中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转氨酶不高,病人无自觉症状,查体有时发现眼珠轻度发黄,不影响肝脏功能,更不影响寿命。遇到这种情况,病人一定不要自寻烦恼,可多咨询医生,学习或工作受阻时可由医生出面帮助解释。

案例4 

国庆节假期,小红跟妈妈去了乡下姥姥家。回城后3天,小红出现皮肤发黄现象,特别是手掌、脚掌比较明显。“这不是黄疸吗?”妈妈一着急,带小红到医院检查,发现总胆红素轻度升高,但转氨酶正常。医生追问病史,得知小红在姥姥家吃了大量柑橘(姥姥家种柑橘),于是进行了进一步检查,发现血清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高,诊断为“高胡萝卜素血症”。

专家点评:高胡萝卜素血症又称“假黄疸”,是由于大量食用胡萝卜素含量高的食物所致,如胡萝卜、南瓜、柑橘和芒果等。体内胡萝卜素过剩,黄色素沉积,就会导致皮肤黄染。血清胆红素检查一般采用的是比色法,血液中的大量胡萝卜素会干扰胆红素的检测结果。高胡萝卜素血症无需治疗,停止食用相关食物后会自然缓解。准备检查肝功能者,一周内最好不要食用含胡萝卜素高的食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汪明明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委员,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擅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传染病和并发症的诊疗,及其危重疾病的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