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院  中医主任医师、教授   宫爱民

春季万物俱荣,其气应肝,肝脏似春日树木生机盎然,此时肝气充足、肝火旺盛。中医认为,肝脏与脾同属中焦,关系密切,但春日肝火若太过旺盛,气血大量流注于肝经,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易引起肝气乘脾,出现胁胀作痛、情志抑郁、腹胀、大便稀溏等一系列症状。因此,春季养肝之余,还要注意顾护脾胃。

肝气过旺,易克脾土

肝气乘脾的病机较为复杂,肝气郁结,情志不畅,导致精神抑郁;肝失宣泄,经气郁滞,则导致胸腔和胁下部位胀痛;肝气横逆犯脾,脾气虚弱,则无法运化水谷,可导致腹部胀满、大便稀溏、舌苔白腻。

春季如何护脾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现代医学也认为,肝脏功能异常者,消化功能往往也受影响。肝脾之间关系密切,保护脾胃尤为重要。但 “实脾”并非只有简单的补脾,还包括清热、祛湿和理气等法。

1规律作息,适时运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宜夜卧早起。清晨醒后,可先在床上进行伸懒腰、揉搓双耳、叩齿等简单的保健运动。起床后可喝一杯温水,衣着宽松、舒适,散步半小时左右,并适当做些伸展运动。晚间7~8时是心包经运行时间,宜适当锻炼,可选择快步走或游泳。春季睡眠时间宜在晚上10时左右,并保证每天7小时的充足睡眠。

2饮食宜甘减酸

中医理论认为,脾脏喜甜食,大多数孩子之所以都喜欢吃甜食,是因为孩子的脾脏没有发育完善;而酸入肝经,春季多食酸会使肝火更旺盛,损伤脾胃之气。因此春季护脾,饮食“宜甘减酸”,脾胃不适的人可以多吃一些甜食以健脾,每天喝100毫升左右的蜂蜜水有益于滋养脾胃。此外,还应注意多食水果、青菜等滋润的食物,少食辛辣。

3.春季食养,宜分时节进行

初春时节,应摄入足够营养,保证优质蛋白质(蛋、奶、禽肉、鱼虾、猪牛羊瘦肉等)与维生素的足量摄入;清明时份正是采茶时节,可饮用具有养肝清头目、化痰除烦渴作用的“明前茶”(以淡为宜,不宜饮用浓茶);到了晚春时节,进补宜“清平”,此时气温渐高,不宜进食羊肉、花椒、胡椒、辣椒等大辛大热之物,更不能擅自使用温补药物,以避免进一步加重内热。平素身体虚弱者此时应清补、平补,可食用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苹果、芝麻、核桃等,以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还可适当多食一些凉性的新鲜食物,如梨、莲藕、荠菜、百合等,以起疏肝理气之功。

4.根据体质选择食物尤为重要

阴虚内热者,宜多食小米粥、红豆粥、莲心粥和蜂蜜水等,有利于吸收阳气、促进血液循环;肝火上炎者,宜选用明目利肝、清热解毒的时令蔬菜,如荠菜、香椿、春笋、马兰头等,以养阳敛阴、养肝护脾,并有助于减轻头晕、眼干、眼红等症状。

通脾经,健脾胃

脾经位于人体大腿内侧,每天敲打脾经、点按脾经穴位可助畅通脾气。位于小腿的足三里穴为健脾要穴,可经常点按;每天练习足趾抓地也是刺激脾经的好方法;扭腰运动,按摩腹部、腿部的一些穴位(气海、关元、神阙、阴陵泉、大包等),可直接刺激脾胃,健脾效果佳;慢跑、做有氧操、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运动也是很好的选择。

专家介绍

海南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重点学科学术方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委、诊断分会委员,海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消化病委员会委员、肝胆病委员会委员,海南省中医经方委员会委员。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诊疗内科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