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董红锰 梅 雪 郭树彬(教授)

经过数月的努力,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外防输入”成为目前的重点工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赢得的胜利应该让我们铭记与深思,检讨今后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新冠疫情的三点启示

珍惜生命,远离野味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捕杀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环境,也可能触犯法律,更重要的是野生物在被捕捉、饲养、宰杀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甚至让人类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的学者指出,我们寄居在病毒星球,而野生动物是这些病毒的“蓄水池”。比如:蝙蝠可能携带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病毒等,而蝙蝠也可能是引发本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曾经导致中世纪欧洲尸横遍野、近1/3人口死亡的黑死病(鼠疫)就是老鼠、旱獭等野生啮齿类动物将鼠疫杆菌经跳蚤传染给了人类。因此,拒绝野味,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为了人类的健康。

正确防护,切断传播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知道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但大家必须知道,正确的防护并不仅仅是戴口罩。正确的防护措施取决于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对类似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新冠肺炎等经呼吸道和密切接触方式传播的传染病,我们应该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对于可能通过昆虫(如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脑炎、疟疾等,提前接种疫苗、口服药物、使用纱窗和蚊帐等避免蚊虫叮咬、避免去流行地区旅行,才是有效的防护措施;而对霍乱、伤寒、甲肝等传染病,摄入清洁的水和食物、勤洗手是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戴口罩并没有帮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疾病早期开始治疗能有效降低治疗难度,提高治愈率,降低医疗费用,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如何做到“早发现”,对大众而言还是具有挑战性的。不过,大家不用过分担心,通过一定的学习还是可以做到的。大众应该掌握基本的传染病防治常识,如流感、乙肝、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等常见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等等。

举个例子,在寒冷的冬季,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出现了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而你与他接触后,也出现了类似症状,那么你就应该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被传染了流感病毒,应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及治疗。一般地说,在流感早期(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效果比较理想,若超过48小时,效果会打折扣。就诊时,除了叙述自己的症状外,最好同时详细告知医生,自己接触的其他人有无类似症状或者自己是否刚从传染病流行地区返回等。再比如,被没有接种疫苗的狗、猫咬伤或抓伤后,应该第一时间去医院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或输注免疫球蛋白,因为一旦确诊为狂犬病,死亡率将是100%。

远离恐慌,科学应对传染病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对大众而言,了解更多的传染病知识,科学看待、防治传染病,避免恐慌,十分重要。

1)重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最大的危害是具有传染性,任其传播可能会引起世界范围的大流行,数千万、数亿人感染,甚至死亡,都是有可能的。歼灭传染病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将传染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由于缺乏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和认识,防控措施不到位,确诊患者收治困难,疫情迅速蔓延。之后,随着所有感染者陆续被集中隔离治疗,切断了病毒向健康人传染的传播链,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伤寒玛丽”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玛丽是伤寒的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一名厨师,她一生传染了52人,导致其中7人死亡,最终医生不得不将她隔离在传染病病房中20余年。

2)保护易感人群

某些人群可能对特定的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在特定传染病流行期间,这些人应当被重点保护。如果不是易感人群,则不必恐慌。比如: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成年人较少见,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特别重视保护儿童。

新冠病毒是以前从未发现过的病毒,所有人对其均没有免疫力,均为易感人群。相对而言,老人,儿童,孕妇,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和发展为重症。因此,可以将这些人群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保护。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减少疾病传播机会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而这两种传播途径都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加以阻断。例如: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时捂住口鼻,可以减少飞沫的产生及播散;在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普通外科口罩即可过滤绝大部分的病毒;勤洗手可以清除不小心沾染的病毒,减少其通过口、鼻、眼等器官进入人体的机会。

“病从口入”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因此,饮食方面也应当注意。近年来,生食海鲜及肉制品受到追捧,但笔者认为,这其中隐藏着很大的危险。生食的海鲜及肉制品必须保证安全。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造成29万人感染,其“元凶”就是上海人喜爱吃的毛蚶。当时,人们为了追求毛蚶的鲜美,仅将毛蚶在开水中烫一下,蘸上调料即食用。殊不知,毛蚶已被甲肝病毒污染,简单“烫”一下无法杀灭甲肝病毒,最终引起甲肝疫情暴发。

4)配合筛查,避免恐慌

恐慌远比瘟疫本身可怕。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各地出现了很多抢购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哄抢生活用品的情况。事实上,即使武汉市在封城后,物资运输也依然井然有序,居民的基本生活物资也得到了保障。

实际上,目前多数传染病都已经可防可治,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我们应该相信科学,相信医生,消除对疾病的恐慌。同时,应当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传染病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隐瞒病情和病史、不配合传染病筛查和管理,都是违法行为。

在经历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之后,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防控和治疗,传染病并不可怕。在以后的生活中,乃至在以后可能出现的新的疫情中,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第一,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不食用野生动物;
第二,发生疫情后,不要恐慌,不要哄抢物资,相信国家能够保障我们的基本生活;
第三,遵守法律法规,配合防疫部门的防控及隔离措施,配合医务工作者的筛查及治疗,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避免传染给他人。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磨难,但留给我们的教训和思考是一笔财富。只要我们相信科学、互帮互助,就算遇到再大的坎,我们也能越过。

专家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牵头成立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中国健康科普联盟,推行互联网移动应急志愿者项目,推出急诊前沿公开课和“急危医谈”网络云学院,出版多本医学科普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