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  周如女

以老年人居多的脑卒中、帕金森病、骨折、瘫痪、临终状态或疾病康复期等患者,无法下床活动,需要长期卧床或短期制动。不少长期卧床者活动受限,不能自主翻身,不仅严重影响肢体活动能力,还容易出现尿路感染、便秘、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卧床体位不合理还会造成关节和软组织肿胀、挛缩、脱位,以及皮肤损害,导致足下垂、膝关节畸形、肩关节或髋关节脱位、压疮等。保持合理的体位可帮助卧床患者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有利于后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仰卧位

仰卧位可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脑血流阻碍,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促进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缓解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压迫,使其更舒适。

患者处于仰卧位时,可在其肩关节、骨盆、膝关节和下肢处各放置1个软枕,以防止肩关节后缩、骨盆后倾、伸肌痉挛和下肢外展,保持上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

2.去枕平卧位

神志不清的患者应采取去枕平卧位,以防止唾液、痰或呕吐物等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取去枕平卧位时,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可将枕头横放于头顶与床头之间,以防躁动不安者撞伤头部。

3.侧卧位

侧卧位常与仰卧位交替,用于瘫痪、临终等不能自行翻身,需要照护者协助变换体位的患者,以防止局部组织和皮肤因长期受压而发生压疮。侧卧位包括健侧卧位(健侧肢体在下,患侧肢体在上)和患侧卧位(患侧肢体在下,健侧肢体在上)。偏瘫患者应采取健侧卧位,可预防关节和肌肉痉挛等并发症,促进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大咯血和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采取患侧卧位,以防止血凝块阻塞支气管引起呼吸困难,促进化脓性分泌物自然流出。

取侧卧位时,先使仰卧的患者双手交叉放在腹部,膝盖微屈曲,照护者双手分别托住患者的肩部和膝盖,将其翻转向照护者方向,然后将患者移向床中间,最后用垫枕等辅助工具协助其保持侧卧位。取健侧卧位者,可在躯干前后方各放置1个软枕,使其完全侧卧,保持患侧肩部和上肢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下肢成自然的半屈曲位。取患侧卧位者,头部宜放置在与肩齐高的软枕上并稍向前屈,后背以软枕支撑,保持患侧肩部充分前伸,上肢向外旋,肘关节伸展,下肢成自然的稍屈曲位。

特别提醒:协助偏瘫患者翻身时,应先转动头颈部,再转动肩膀、躯干、腰及下肢。翻身时床边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安全。取侧卧位时,要确保患侧肩膀有足够支撑。协助脊髓损伤的患者翻身时,应始终保持脊椎的稳定性,使脊柱保持水平位置,做到轴线翻身。翻身次数不宜过多,翻身角度以45~60度为宜。翻身后要注意摆正患者的功能体位,可在足部垫硬枕,防止足下垂。

4.半坐卧位

半坐卧位适用于而呼吸困难的心肺疾病患者,有利于减轻膈肌对心肺组织的压迫,改善呼吸状况,使呼吸更加舒畅。急性左心衰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回心血流量,减轻心脏负担。有腹水或盆腔积液者采取半坐卧位,可促使渗出液流入盆腔,有利于限制炎症扩散。腹部手术或外伤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减轻腹壁张力,促进伤口愈合。体质虚弱的患者或从长期卧床向站立过渡的患者,也可采取此体位,以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取半坐卧位时,如果有摇床,应先摇起床头支架30~50度,再摇起膝下支架,使患者微微屈膝,并在足底放置软枕。如果是普通床铺,可以在床头处放置背靠架或叠起的棉被,在患者膝下放软枕。恢复平卧位时,应先放平膝部,再放平床头。

5.俯卧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不张等通气不良的患者需要采取俯卧位,以改善通气情况。

俯卧时,患者两臂屈曲放在头部两侧,头转向一侧,双腿伸直,胸部、髋部及踝部各放置1个软枕。

6.床上坐位

床上坐位适用于疾病恢复期患者,能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处于床上坐位时,可在患者下背部放枕头,使其头部能自由活动,保持躯干直立,髋关节屈曲90度,使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可协助患者将上肢放在一张调节桌上,并放置软枕,以避免牵拉患肩或患手。

应用工具,协助保持合理体位

1.护理床:即摇床,包括手动和电动护理床,床的上下段均可升降,可协助患者保持多种体位。

2.垫枕;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辅助工具,不同形状的垫枕适用于身体不同部位:C形垫用于抬高颈部及背部;圆柱形垫或三角垫应用于背部,帮助身体保持侧卧位;U形垫用于抬高四肢,预防前臂、腕、腿、足跟等部位压伤;O形垫常充当坐垫、靠垫、俯卧位头垫、肢体局部垫等;枕状垫用于垫脚或做抱枕、靠垫等;条形垫用做坐垫、靠垫、侧卧垫等,具有可按照需求灵活变形的特点;工形垫用于两腿之间的支撑,避免下肢叠放而导致压疮。

3.充气床垫:体弱无力、肢体瘫痪或意识丧失等无法自主调整体位的患者,可酌情使用充气床垫,避免压疮。

专家介绍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危重症片科护士长,上海市护理学会灾害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