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陆颖理

医生手记:刚退休的丁女士今年55岁,脸圆圆的,身材胖胖的,大家都说她“好有福相啊”!其实,她患高血压七、八年了,控制得不太好,经常更换各种降压药。最近,她突然觉得自己经常口干,每天都要喝很多水,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空腹血糖高达16毫摩/升。除了血压高、血糖高,丁女士还被发现血尿酸增高,并伴有蛋白尿。丁女士很疑惑:“糖尿病跟高血压有没有关系?该怎么治疗呢?”

糖尿病、高血压并存,风险激增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或多个组分,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流行状况与糖尿病类型、年龄、是否肥胖及人种等因素有关,发生率为30%~80%。我国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30%伴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通常是多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并存的表现,高血压也可出现在糖尿病发生之前。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并存会产生1加1大于2的协同效应。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是单纯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的2~4倍,死亡风险显著增加。高血压可促进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也会进一步升高血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严控血压,有助于降低风险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严格控制血压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我国最新的糖尿病和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建议,一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目标应<130/80毫米汞柱。

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可采取相对宽松的降血压目标值,治疗目标是减少急慢性并发症导致的伤残和早亡,改善生存质量,延长预期寿命。

因人而异,合理选择降压药

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盐、控制体重、限制饮酒、心理平衡等。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如果超过120/80毫米汞柱,即应开始生活方式干预,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血压≥140/90毫米汞柱的糖尿病患者,宜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血压≥160/100毫米汞柱或高于目标值20/10毫米汞柱的糖尿病患者,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目前,公认的一线降压药主要包括以下五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要因人而异,除考虑降压疗效外,还应该考虑有无心、脑、肾等靶器官保护作用,能否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以及对糖代谢和尿酸代谢的影响。

五类降压药物均可用于糖尿病患者,其中ACEI或ARB为首选药物。为达到降压目标,通常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推荐以ACEI或ARB为基础,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小剂量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

因糖尿病患者易存在夜间血压升高,故可在24小时动态血压评估的基础上,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降压药,必要时可考虑睡前服药。宜优选长效制剂,以有效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包括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减少血压昼夜波动,预防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专家介绍 陆颖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糖尿病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内分泌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骨质疏松症、风湿性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内科疑难和复杂病例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