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主任护师 夏文兰

临床上,有些患者出于疾病治疗和康复需要,会带“管”出院,常见的管道主要包括鼻胃管、胃造瘘管(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导尿管、膀胱造瘘管(帮助各种原因所致下尿路梗阻者排尿),T型管(胆道手术后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腹腔、胆囊造瘘、脓肿引流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用于需长期静脉输液或静脉应用化疗药者),气管切开套管(因呼吸衰竭、咽喉恶性肿瘤等行气管切开术者)等。这些管道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很重要,若护理不当,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如诱发或加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如气道阻塞、窒息等)。

一防管道滑脱

各种管道的位置和深度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标记,患者本人和家属应牢记,并注意观察管道是否出现滑脱。做清洁、擦拭等管道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同时检查并记录管道插入的位置和深度,护理结束后将管道固定牢靠。移动身体(如翻身、坐立、起床等)时,要避免牵拉管道,防止意外滑脱。一旦发现管道滑脱,应立即至医院就诊。

Tips:未经医生同意,不可擅自拔除管道。

二防管道堵塞

保持管道通畅很重要。如果管道堵塞,就失去了置管的意义,轻者会加重病情,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如气管切开套管堵塞引起窒息)。常见的管道堵塞表现有:推注或输注困难(如鼻胃管、胃造瘘管、PICC),引流液的量明显减少(如导尿管、膀胱造瘘管、T型管、各种引流管),分泌物由置管伤口处外渗,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等。

所带的管道不同,保持通畅的注意事项也不同。

1.鼻胃管、胃造瘘管 注入的流质食物不宜太浓稠;经管道给药时,要先研磨药片或倒出胶囊中的药粉,用温水溶解后再经管道注入;每次鼻饲或给药后需注入20~40毫升温开水,冲洗管道;定期(一般每30天)到医院更换管道。

2.导尿管、膀胱造瘘管 应避免折叠留在体外的管道;定期(一般每30天)到医院更换导尿管或造瘘管。

3.T型管及各种引流管 应避免折叠留在体外的管道;引流袋的位置要明显低于伤口所在高度。

4.PICC 每周到医院“冲管”(将20毫升生理盐水以脉冲式冲入管道)一次,保持管道通畅;为防止血栓发生,不可保持手臂不动,可适度使用置管一侧手臂做刷牙、洗脸等日常活动,但避免提重物(超过3千克);不宜游泳。

Tips:洗澡的实用“小窍门” PICC置管者在至医院维护管道的前一晚或当天洗澡时,可用保鲜膜缠绕手臂三圈,尽量避免伤口碰水,水温不宜太高,水蒸气不宜过大,以免刺激和渗湿伤口,导致皮肤湿疹。

5.气管切开套管 根据病情,气管切开套管可选择银质或塑料材质。银质管道有内套管,需每隔6小时取出,洗净,煮沸消毒30分钟,冷却后再装入(可根据痰液量和黏稠度适当增减次数);塑料材质管道要加强湿化和吸痰,防止痰痂形成、堵塞气道。

三防感染

为预防感染,患者应按时换药,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放置好引流袋或集尿袋,位置不能高于伤口或尿道口,以防引流液或尿液逆行感染;及时倾倒引流液或尿液;牢记袋外包装上的有效日期,及时更换新袋。

专家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主任护师,擅长老年护理、伤口导管和PICC等各类导管护理与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