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徐亚伟

治疗房颤,遵循4原则

关于房颤的治疗目标和方法,国内外的指南均推荐:

1.积极抗栓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左心耳封堵术等,预防全身各脏器的栓塞(尤其是脑栓塞);

2.复律并维持正常窦性心律,包括药物复律、电复律和导管消融等治疗;

3.积极控制心率,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房室结消融加生理性起搏手术;

4.去除诱因,治疗合并症,如减轻体重、戒烟、纠正睡眠呼吸暂停、积极治疗高血压等。

导管消融

其中,导管消融术在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方面优于药物复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导管消融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手段,通行做法为:经皮肤表面穿刺股静脉等外周静脉,将细长而柔软的导管送入心脏内,通过导管将射频、激光、超声等热能,冷冻能,脉冲能等,作用于心脏的内表面,破坏引起房颤的心肌细胞。

四类患者可行导管消融术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指出,是否行导管消融治疗需结合患者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大小、心房纤维化程度以及肾功能等因素决定。导管消融术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复律和维持正常心律,改善患者的症状。一般地说,导管消融治疗主要适用于以下4类房颤患者:

● 阵发性房颤患者

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而言,导管消融在维持窦性心律、减少房颤负荷、改善症状和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新近研究证实,导管消融术作为症状性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安全有效,为导管消融作为阵发性房颤一线治疗提供了依据。

● 持续性房颤患者

随着一系列临床试验的发布及导管消融治疗经验的积累,导管消融术在持续性房颤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肯定。

● 房颤伴心衰的患者

近年来,导管消融用于治疗房颤合并心衰者的成功率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心功能正常房颤患者相近,患者术后左心室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 房颤伴长间歇(快慢综合征)的患者

这类患者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可出现持续时间超3秒的窦性停搏,有时伴交界性逸搏,导管消融治疗为这类患者的合理选择。

心房扩大(直径超过55毫米)、纤维化程度高、合并症多的房颤患者,采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较高,手术获益率较低,应选用其他治疗手段。

左心房或左心耳存在血栓的房颤患者,禁行导管消融术。由于导管消融术会激活体内的凝血系统,导致凝血功能亢进,患者术后至少需要进行抗凝治疗2个月,故有抗凝禁忌者不能行导管消融术。

术后仍需重视治疗和监测

很多患者认为,做了导管消融手术以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

房颤是一种增龄性疾病,即使导管消融手术成功,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可能再发,因此患者在术后不可掉以轻心,须定期监测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此外,具有心电图记录功能的智能手表或手环,也可作为居家心电监测的有效工具。同时,患者还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1.抗心律失常药物

导管消融术只是处理了引起房颤的病因,让心房有机会恢复正常节律,不再发生房颤。术后短期内,手术效果还不太稳定,一般要2~3个月后才可见效。在这段时间内,部份患者仍有房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需要提醒的是,若发生快速房颤,心率超过每分钟120次,血压正常者可口服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以降低心率、缓解症状。若服药2小时后,心率仍未下降,患者须立即就医。

2.抗凝药 无论导管消融手术成功与否,房颤患者仍有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因此,血栓栓塞高风险患者(如65岁以上人群,以及有高血压、心衰、糖尿病、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者),在导管消融术后须规范使用抗凝药不少于8周。

专家介绍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全国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擅长疑难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治及射频消融治疗,尤其擅长房颤的介入治疗和心衰的起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