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別名土精、地精、玉精等,英文名 Ginseng Root。
來源: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乾燥根。野生者稱山參,栽培者稱園參。在我國東北諸省有栽培。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湖北等地也有種植。產于朝鮮者習稱高麗參、別直參,產于日本者習稱東洋參。
入藥: 一般應采生長5年以上者。多在秋季採挖,洗淨曬乾入藥。山參經曬乾後稱生曬山參。園參經曬乾或烘乾後稱生曬參。其參葉也入藥。
炮製: 蒸熟後曬乾或烘乾者稱紅參;經水燙浸糖後乾燥者稱白糖參。
成分: 含皂甙 (人參皂甙A、B、C、D、E、F等)、糖類 (單糖、雙糖、多糖等)、維生素 (B1、B2、菸酸、菸醯胺、泛酸等)、酶類 (麥芽糖酶、轉化酶、酯酶等)、人參酸 (軟脂酸、硬脂酸、亞油酸等)、氨基酸、膽鹼、精胺、膽胺、黃酮類、揮發油和微量元素等。
功效: 大補元氣,複脈固脫,強壯臟腑,提神益智等。
應用: 人參被譽為草藥之王,常用於心力衰竭、休克虛脫等危急重症的搶救。人參對人體滋補強壯作用顯著,自古就是抗老延壽的佳品。臨床上人參可用於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引起的耗氣失血,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短喘促,肺虛咳嗽,脾虛食少,消渴津傷,驚悸失眠,尿頻虛汗,陽痿宮冷,年老虛羸等病症。
複方: 臨床以人參為主藥的著名中藥複方很多。以單味人參30克加水煎取濃汁,一服而盡,是謂獨參湯;或以人參配伍附子、生薑組成參附湯;兩方均為益氣固脫,回陽救急的代表方劑。又如以人參與麥冬、五味子配伍組成生脈散,是中醫治療氣陰兩虛證的代表方劑。但要注意人參不與藜蘆或五靈脂同用。忌黑豆忌鐵器。凡實熱陰虛,火嗽痰盛,便秘蟲積,出血患者均忌用人參。
食療: 人參是2014年國家主管部門公佈的新增15種藥食兩用中藥材之一,在限定劑量和使用範圍內可藥食兩用。按《中國藥典》建議成人每日的常用劑量為3~9克。人參對體虛及高齡人群十分有益,但青春發育期前的小兒應避免服用人參。人參藥膳的做法有人參燉雞湯、人參羊肉煲、參鮑翅肚羹、人參銀耳百合羹、人參田雞粥、人參蓮子冰糖蛋、參須枸杞菊花茶等。參考:《中國藥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