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郁超
有时,医生会告知患者服药过程中要注意忌口,比如要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生病时为什么要忌口?哪些食物不能吃?
什么是中医的忌口
《中医大辞典》记载,忌口是根据病情需要,要求患者忌食某些食物,又称饮食禁忌。此外,忌口还涵盖调节饮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等内容。
中医忌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忌口通常被理解为“针对疾病和治疗的忌口”,如药食相忌,以及特殊生理阶段(如孕期、产后、哺乳期)时须注意饮食。广义上的中医忌口还包含更广泛的内容,其外延包括疾病忌口、药物忌口、辨体质忌口等,不仅忌食物相克,也忌饮食不节等一切不利于疾病、治疗、养生保健的饮食内容和方式。
不同情况,忌口有差异
古代医家将疾病应忌口的饮食分为六类,即生冷、黏滑、油腻、腥膻、辛辣、发物。对于不同的疾病,忌口程度和内容各异。依据所患疾病、所服药物、体质、性别、年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忌口的内容有所不同。
患病忌口
胃肠疾病患者不宜食用生冷食物;油腻食物有损脾胃之健运,胃肠疾病、黄疸、感冒等患者皆应忌口;辛辣、刺激性食物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肝火旺盛者不宜食用。
体质忌口
若生活中不注重饮食忌口,机体功能便会发生紊乱。体质偏寒的人(比他人更怕冷、手脚易凉等),如果常食寒凉食物,会更伤阳气,导致畏寒肢冷、腹痛喜温、大便溏稀等内寒加重,应注意适当食用温热饮食,少吃寒凉之物;反之,体质偏热的人(比他人更怕热),常吃温热饮食,则会助热生火,出现“上火”症状,如口疮、牙痛、眼眵、便干、尿黄、身上长疖子等,应注意适当吃些偏凉性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服药忌口
一般来说,凡患热证、实证类(常有壮热烦躁、面红目赤、大便秘结等表现)患者服药时,应禁用或少食酒类、辛辣刺激类、鱼类、肉类等食物。酒、辣味食物助湿生热,鱼类和肉类有滋腻生热、生痰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寒证、虚证类(常有喜暖、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表现)患者在服用温补药物时,应少食或禁用苦瓜、西瓜、梨、柿等苦寒性食物。
当服用解表、透疹药时,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其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透疹功效。服用人参、党参及补中益气丸之类的补气药时,忌吃萝卜、 莱菔子,因其具有消导的功能,一补一消,损耗乃至抵消了补气药物的功效。服泻下剂后,不宜进食生冷黏腻之物,以免影响脾胃的健运。
此外,中药方剂中的组成不同,在服用时需要注意的忌口也不同。服荆芥后忌食鱼蟹;服白术,忌食桃、李、大蒜;服土茯苓忌食茶叶;服黄连、桔梗、乌梅,忌食猪肉; 服厚朴忌食炒豆; 服鳖甲忌食苋菜; 服地黄、首乌,忌食葱、蒜、萝卜;等等。
饮茶忌口
服中药期间一般不宜饮茶。茶性清凉泻火,凡服温补类、镇静催眠、宁心安神等药物前后,都不宜饮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药物。但也有极少数方药例外,如川芎茶调散、菊花茶调散,服用时需用清茶调下,取茶叶苦凉之性,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风药的温燥与升散。
病愈忌口
病中饮食要关注食物的质和量。患者往往脾胃功能低下、食欲减退,不可强行进食。 “不欲进食则忌强食” ,若勉强进食或进食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仅不能增强抗病能力,反而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疾病康复。
病愈之初也要忌口,比如外感急性热病之后,禁肉食、多食。 “食复” 是指病愈之初饮食不节而致疾病复发。此时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邪气尚未全部祛除,饮食的种类和数量都应有所节制,量应从少到多,质宜从稀到稠,从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到正常饮食。病后饮食调养须辨证,应根据疾病性质、体质禀赋忌口,不利于疾病康复的特定食物,则宜禁之。
专家介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类男性不育、遗精、阳痿早泄、性行为异常等各类性功能障碍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