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林 铃  李太生(教授)

1981年美国报道了世界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1985我国报道第一例艾滋病病例(患者是一位境外旅游人员)。艾滋病自传入我国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

传播途径变化:从血液传播到性传播

早期,艾滋病在我国主要是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20世纪80年代,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的吸毒人群是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易感群体。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份省份出现“血液买卖市场”,由于操作不规范、共用针头等诸多因素,导致艾滋病在这些地区迅速蔓延。2003年起,我国完善了公共卫生法规,开始对医疗用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禁止卖血行为,经血液及血制品感染艾滋病的病例大大减少。

2005年后,我国新发感染病例的传播途径由血液传播转向性传播。以异性性传播为主,但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2006年的2.5%迅速增至2014年的25.8%。近几年,60岁以上老年男性的异性性传播感染和20岁左右青少年的同性性传播感染比例上升,需要引起重视。2017年,有3077例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81.8%是同性性传播感染。

预防更“主动”,检测更方便

预防艾滋病,主要方法是切断传播途径。自艾滋病传入国内后,我国就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包括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洁身自好,进行安全性行为,坚持正确、全程使用安全套,等等。

近年来,暴露前后预防成为阻断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方式。暴露前预防指不持续使用安全套、可能感染HIV的高危人群,每天服用药物,以降低感染概率。这一预防方式于2014年提出,2016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2018年被写入我国相关指南。暴露后预防指在高危行为发生后72小时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药进行预防。

20世纪90年代,艾滋病病毒的检测尚不“普及”,人们也不清楚哪里可以进行检测。目前,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设立了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可以提供免费、保密的咨询和检测。另外,综合性医院也提供基本的HIV检测服务。

疗效提升,艾滋病也能成为“慢性病”

在发现艾滋病之初,人类对艾滋病认识较少,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加上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大多数患者的生存时间只有1~2年。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次分离出艾滋病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于1986年将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相继被开发出来用于治疗艾滋病,但是单药治疗效果有限,二联治疗虽增加了疗效,但存在耐药性等问题。1996年,何大一教授提出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HAART)的三联疗法,成为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经有效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得以重建,可长期存活。

在我国,HAART治疗开始于1999年底。2003年,我国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推行“四免一关怀”政策,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2003―2014年,病死率降低86%)。

2005年,我国发布《艾滋病诊疗指南》,对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给出了指导意见。至2018年底,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已更新至第四版。艾滋病患者可在现有的3类7种药物中进行选择,既可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也可自费购买进口的单片复合制剂。

目前,艾滋病已经由最初的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类似的慢性疾病。患者只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不仅可以长期存活,还能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大部份患者可以回归社会,正常工作、生活。

艾滋病完全治愈是全人类的共同希望,但从目前的研究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的目标之一是达到功能性治愈。通俗地说,就是不服用抗病毒药物,也能保持体内病毒不再复制。

观念更新,不再“谈艾色变”

早些年,由于艾滋病无药可治,几乎与死亡“画等号”,吸毒、性混乱、同性恋等名词也成为艾滋病感染者的“标签”。人们“谈艾色变”,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普遍存在。

2006年,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实施,明确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艾滋病感染者在社会上仍然被严重“边缘化”,不仅大众对艾滋病感染者排斥,各大医院对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也持“保留态度”,艾滋病感染者手术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很多企业也将艾滋病抗体筛查作为入职体检的一部份。由于受到“排挤”,艾滋病感染者首先想到的是隐瞒病情,更有一些感染者逐渐出现扭曲心理,不积极接受治疗,甚至产生报复他人和社会的想法。

近年来,抗病毒治疗药物可以将患者体内的病毒量降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虽然无法完全清除,但对患者的存活不造成威胁。人们也逐渐开始认识到,艾滋病并没有那么可怕,社会上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接纳度也在逐渐上升。

只有坚持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引导大众正确认识艾滋病,重视对感染者的人文关怀,艾滋病的“污名化”、对感染者的歧视才有望得到缓解。实际上,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握手、拥抱、游泳、泡温泉、共用马桶等,都不会被传染。给艾滋病感染者多一点关怀,就会让他们对生活多一些自信和希望。

专家介绍

李太生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健康委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临床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擅长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